平淡处寻精彩,真实中见智慧

时间:2022-08-02 02:23:24

平淡处寻精彩,真实中见智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新课程改革呼唤积极的教学评价,并通过评价让学生形成自主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也不例外,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的语言评价,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思维的碰撞。因此,教学中教师理应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心与心的交流中体会到尊重、信任、理解、关爱,受到启迪、激励、鼓舞、熏陶,点燃智慧的火花,获得自由的成长。

一、“忽入一夜春风来”——勤于鼓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的评价应重情感投入,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这就要求教师包含爱心和面带微笑,对学生说上几句“你的发言比以前流利多了”,“朗读得多有感情啊”,“你观察得真仔细”等等。这种鼓励性评价对中等以下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能够从中意识到老师在时刻关注着自己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感受着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觉得如沐春风。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就把这种评价艺术发挥到了极至,请看他教学《万里长城》时的教学片段:

师: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把你的话写下来,那就是你献给长城的题词。

生:长城是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气魄雄伟、年代久远、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伟大奇迹!题词人:张亮。

师:超过克林顿!

生:我爱我们伟大的长城,更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题词人:鲁平凡。

师:感情真挚,表达凝练!

生:长城是我的骄傲,我们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题词人:李为栋。

师:由我到我们再到中华民族,一气呵成、激情澎湃,真好!

师:发自肺腑之言!“蕴含”“渗透”,多雅致的两个字眼!

王老师发自内心的鼓励的目光和热情的话语,让学生感到骄傲,充满自信,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想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是一种博大的人文关怀,一定能震撼学生心灵,触动学生心弦。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敏于点拨

一名好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幽默、机智的语言来点拨学生,注意他们的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巧妙地点拨,春风化雨,使学生豁然开朗,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诱人境地。特级教师施建平老师教学《长征》一课时,对“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句的理解和朗读这样设计:

(1)理解“等闲”。施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把什么看的很平常?”

(2)朗读“万水千山只等闲”。学生们凭着一种直觉,语调上扬,“只等闲”三字尤其突出。施老师并未急于评价学生的朗读,或直接告诉他们“战士们千山万水看得很平常,读时语调要平淡些。”他只是轻松一笑:“听了你们的朗读,我觉得战士们把‘千山万水’看得太重了。”学生们心领神会,改变了原来的读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无独有偶,青年教师李勤执教的《赤壁之战》,其中的教学片段很值得玩味:

师:第二自然段总共三句话,读懂了吗?有没有疑问?

生:没有。

师:是啊,这一自然段一个生字都没有,好象太平常不过了。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看看第一句话。请大家把“非”字圈出来,再读读这句话。

师:能不能再加上动作读一读?能不能再加上表情读一读?

师:读了这么多遍,你明白了什么?

生:船与这次作战能否取胜,关系实在太密切了。

生:曹操的兵士必须坐船才能过江,否则他们就没法取胜。

师:平平常常的一个“非”字,这样多读几遍,感受可就深多了。那么第二句、第三句话呢?你们也能找个词读读吗?

李老师这样的恰到好处的点拨,看似平常,实则蕴藏着教师教育的智慧,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学会于无疑处生疑,学会仔仔细细地揣摩,认认真真地读书,真是实在、朴实、有效,让人叹为观止。

三、“牧童遥指杏花村”——巧妙引导

特级教师孙建峰执教的《最大的麦穗》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一位男生读完第六自然段后,他读得铿锵有力、神情专注,孙老师进行第一次评价:“刚刚大家都听到了这位同学如洪钟般能触动人的灵魂的话语,可却没注意到他专注的神情,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他的声音,欣赏他专注的神情。”这位男生在孙老师的引导下,读得更好。孙老师进行第二次评价:“如果我是你的一位学生,听到你这样严肃而又充满哲理的话,我一定有所悟,你是一位严厉派的苏格拉底。”接着又请了一位女生读,孙老师进行第三次评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如春雨般滋润人心的话语,渗入我的心田,你是一位温和派的苏格拉底。”三次评价,环环相扣,巧妙地把阅读的技巧——语调、神情、感情、个性润物细无声地告诉学生,学生的朗读一遍比一遍精彩。

四、“天生我材必有用”——勇于赏识

适时真诚的赏识,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支持点,是加快思维的兴奋剂,是积极思维的导活索。于永正老师堪称此类教学评价的佼佼者,他提出“准备好一百顶高帽子给学生戴。”就是他这种教学思想的体现。他教学的《当解说员,写通讯报道》一课为例:

师:口齿多清晰!还真有点宋世雄的味儿呢!

师:同学们第一次练习就说得这么漂亮,宋世雄退休以后,你们可以到中央电视台接班了。

师:就凭你一句话,已达到宋世雄的水平了。

师:魏荣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连观众的表现也报告出来了。魏荣说得比宋世雄还棒!你可以叫“盖世雄”!

从这一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于老师不管哪句话,都饱含着赞美和赏识,层层递进,适合得体。对学生敢于肯定,勇于赏识,他们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成了学生的乐园,学生们感到“我能行,我很行,我定行”,他们看到成功,享受成功,更愿意去实践。

总之,评价语言要勤于鼓励,激人奋进,启迪心智,发人深思,于平淡处寻精彩,于真实中见智慧,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于永正著

[2]《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语文卷)

[3]《小学语文教师》

上一篇:“三疑三探”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课堂成败学生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