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局为基本单位发展现代农业

时间:2022-08-02 12:00:48

以管局为基本单位发展现代农业

[摘 要]发展现代农业口号的提出,是我国势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针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的重大战略部署,其必将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此,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和惠农的政策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但是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和方式,本文认为在发展垦区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该以管局作为最基本的单价。这是由管局经济的特点决定的,使各种资源在管局进行整合,同时国家给管理局以更大的发展经济的自,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作用共同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关键词]管理局 现代化农业 基本单位

一、管局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单位的可行性

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以一个特定的区域为基本单位进行总体的规划,并进行具体的实施。该区域必须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该区域必须比较靠近农村,能降低现代生产要素的流入和信息搜集的成本;该区域的政府机构比较少,会使政府管理的效率提高。该区域内农业和农村经济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会使该区更加重视发展现代农业。

(1)区域性。是指经济活动有些是在管局范围内进行的。管局经济的区域性决定了经济发展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进行,辖区内只有管局、农场、管理区三级管理层次,管理层次少,无论是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监督还是管理效率都比较高。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能够使政府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管局经济处于城乡的结合部,因为更靠近农场,对农场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能够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政策,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

(2)综合性。是指管局经济具有类似国民经济大系统综合性特点,其内部既包含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部门,又有计划、财政、税收、教育、文化、卫生等职能部门。管局经济的综合性决定了管局内能够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最基本的要素。在资金来源方面,管局内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融资渠道。

(3)集聚性和扩散性。集聚是向中心的移动过程,是向心流动。集聚的直接结果就是中心城镇的发育、发展、增长得以形成。管局经济的集聚现象是管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由于区位指向和集聚引力的作用,管局经济活动往往趋向于集中在相关资源和要素集中分布的管局所在地,这就增加了这些地区的集聚规模和经济活动的密集度。聚散性、扩散是由极化中心向的移动过程.是离心流动。扩散的直接结果,就是管局经济中的农场经济因涓流效应而得到发展。管局为了促进农场经济整体尤其是管理区经济发展,采取相关政策诱导和鼓励集聚区的经济要素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非集聚区。扩散性对缩小管局经济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管局为基本单位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将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以管局为基本单位发展现代农业,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政府创造激励机制使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流到农场,使现代农业建设成为可能。同时,政府要转换自己的职能,积极推进管局内的市场化建设。培养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和流通体系建设,使市场的作用逐渐取代政府的作用,成为主体。 其建议如下:

1.上级给管理局以更大的发展经济的自

若上级政府能够给管理局以更大的发展经济的自,就增强了管局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统筹计划能力;若上级政府能够将财政结算权、经费划拨权等直接下放到管理局,就增强了管理局的财政,提高了管理局驾驭区域经济的能力,基于此,管理局就可以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对管理局的现代农业建设进行总体的规划;管局就可以依靠其财力创造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场的机制,推进现代农业的顺利进行。

2.管理局应提高认识,积极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管理局应该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对管局经济的发展也是重要的机遇,一定要抓住时机,积极落实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同时也要加大自身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一切条件。

(1)建造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墓础设施

交通、电网、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直接决定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的程度。管理局要在落实中央政策的同时,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突出重点,突出先后,逐步推进。

(2)创建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基层的激励机制

创建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基层的激励机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需要的时间太长,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所不允许的,必须依靠政府的介入才行。政府每年向农场下派专业性的人才,如懂得农业科技的人才、管理类的人才,会融资的人才等,从财政里面拿出专项资金对这些人才给一定的补贴;政府部门为专业人才在基层的工作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作出成绩的人才给以表彰,并作为今后升迁或评职称的―项重要的指标。通过契约或入股的形式,专业人才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会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一定的政策鼓励大中毕业生下基层,为发展现代农业做贡献。

3.完善管局内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化对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可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完善的市场体系。完善管局内的市场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政策鼓励、创造环境、降低进入的壁垒等措施培育有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如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组织等,充满活力的微观主体产生了,各种类型的市场也就会随之产生。

(2)完善和提升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基础。在原有农贸市场规模扩大,质量提高的同时,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形成完善的市场网络。

(3)培育农村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市场,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4.适时进行发展道路的转型

具备了充满活力的微观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就会产生并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起主导作用,形成区域性的市场,到全国性的大市场。这时政府要逐步退出,走向宏观调控为主。

参考文献:

[1]陈栋生 王崇举 区域协调发展论【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基于试用的品牌推广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下一篇: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