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

时间:2022-08-01 11:48:49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

【摘要】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本文就围绕《9的乘法口诀》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浅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9的乘法口诀》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的创造型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从导入到新授再到练习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更要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才会脱颖而出。

一、 新旧知识联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一节课的数学教学中,首先我们要有导入,因为数学知识有一个十分严密的逻辑系统。导入的内容可以以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为铺垫,来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用情景导入,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事物,常见的例子导入。因此,我在教学中,每教一点儿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或者引入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参与新认识活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我首先以复习导入,请一个小朋友背诵8的乘法口诀。然后我指出其中的两句口诀六八四十八,八八六十四。请两个小朋友分别说出可以写出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然后我总结出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或者可以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那么今天我们学习9的乘法口诀可以写出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不强,他们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很弱,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思维,我把书本的图做成ppt的形式,分成一行一行展示给同学们。我先提一问,你发现有几个空格?我先让学生数出来10个,然后出示五角星,再问五角星有几个,你能从图上一眼看出来吗?生:比空格少一个,学生立马想到10-1=9,接着我出示一行五角星是1个9,那么两行五角星是几个9呢?是多少?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生:2个9,2行是20个空格,五角星比空格少2个是18个。最后出示问题那么3行五角星是几个9呢?3个9比几十少几?通过这一系列的精心问题,学生明白一个规律,几个9比几个10少几。在解决问题中,“买9顶帽子的钱正好可以买一件上衣,如果每件上衣27元,每顶帽子几元?”我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学生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帽子和上衣呢?生:通过画圆圈和画小棒来代替帽子和上衣。然后我在小棒的下面写出27元,那么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有9个圆圈,一共27元,求其中的一个圆圈是多少?用除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 应用知识迁移,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整个教室都是教师一言堂,又何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大胆表达自己的创意,这种教学氛围的营造,正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

如《9的乘法口诀》一课,在编写9的口诀的时候,我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9的口诀是什么,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1到8的口诀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编写9的口诀,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提高。在编写完9的口诀时,有的口诀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有的小朋友编写八九七二,有的小朋友编写的是八九七十二,那么到底哪一种对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我请一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告诉老师,七二不能表示出数字72,72应读作七十二,里面有个十。我当即表扬了他,说的真棒。这时候其他小朋友也都理解了,所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是创造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不仅课堂参与率高,而且学生的思维也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和发散性。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对问题进行质疑问难,从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 注重课内外练习,创造学生数学思维

探索解决问题的习题要富有思考性,还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设计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地思维的环境,使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从开始的导入到新授到练习中,教师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上一篇: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分析 下一篇:智慧教室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