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园清幽地 翰香千古传

时间:2022-08-01 10:01:03

如果你问熟悉收藏史的专家:古代什么藏品最受社会推崇?他很可能告诉你是碑帖。在古代,一个文人字写得很差,一般来讲,是很难有大的发展的。而欲写好书法,必先购买碑帖以为临池范本。进而,对各种碑帖书法优劣的品评、书艺源流的钩沉、版本时代的鉴别,就自然成为文人间津津乐道的话题和风雅与学问的重要标志,因而碑帖善本往往要比书画的价格高。20世纪30年代,国内某著名文物鉴赏家为一册宋拓《九成宫碑》卖掉了一幅沈周的《吴江图卷》和一幅文徵明的《云山图》,当时碑帖与书画的价格之比,可见一斑。

20世纪90年代,国内兴起艺术品收藏热,碑帖作为传统的收藏门类,一开始就亮相拍场。当时业内对碑帖期望很高,认为它能在收藏热中再现昔日辉煌,1994年,中国嘉德、北京翰海都将其作为重点项目在首场拍卖中推出。以当年这两家公司推出的一批碑帖为例,宋拓《星凤楼帖》12册,估价70万~80万元,宋拓《麓山寺碑》1册估价34万~36万元,清拓《好太王碑》估价34万~32万元,清拓《龙门四品》1册估价10万~12万元。由于拍卖公司仍沿袭古代的旧例,其碑帖估价的定价尺度总体高于书画,结果大多无功而返。

其后碑帖一直作为古籍善本拍卖中的一个小项,低调运行,默默无闻。2003年,上海博物馆斥资450万美元,从美国古董商安思远处购回4册宋拓《淳化阁帖》,这4册朱记累累、题记满册的宋拓名本平均一册近1000万元人民币,顿时,碑帖在大多数国人脑海中又有了印象,沉闷的碑帖市场似乎又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一些原先已放弃碑帖项目的拍卖公司又开始予以重新关注。

近年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朵云轩、上海国拍、敬华、嘉泰、崇源等国内著名拍卖公司一直在为培育碑帖收藏市场不懈努力,但随着毛笔时代的过去和电脑对无笔时代的引领,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多数人已习惯了快餐式的文化,一件件斑斓缤纷的书画、瓷器在拍卖会上动辄被众多买家竞逐至百万甚至千万元,而昔日的黑老虎依旧雄风不再。如2006年3月12日中国书店第35期大众收藏拍卖会推出碑帖拍品169件(图1),成交率高达97.6%,但总成交额只有17.16万元;2005年11月4日中国嘉德2005年秋拍碑帖144件,成交75件,成交率52.1%,总成交额仅118.36万元,且拍品大多在数千元的低价位成交。

祸兮福之所伏。应该看到,碑帖收藏拍卖市场的低迷,正昭示着一个对寻常百姓而言十分难得的既有文化内涵又触手可及的高品位收藏领域。现在在拍场上攻城略地的商业巨子毕竟是极少数,拍卖会上叫价动辄数十万、数百万元的书画、古玩精品实际上离大众极远。今天,一个换了一二百平米大房子的小康之家,时常可以购买到的一件艺术收藏品,其价位恐怕也就是几千、数万元,而这个价位很难在书画、瓷器大拍上买到可心之物,但在依然保持着自身文化品格而且几无炒作与赝品困扰的碑帖领域,这个价格已可以买到相当水准的藏品。而一件碑帖在书法史上的座标、拓本的时代、涉及的人和事,足称博大精深、引人入胜。破解其潜藏的文化密码,借以忘却尘世的喧嚣,享受品读它的愉悦过程,这不是我们搞收藏的人梦寐以求的真谛吗?

如今碑帖收藏还是被局限在一个很小但文化水准相对较高的范围内,不愠不火,藏品价格依然保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上。真正够年份的宋代拓本,单册可拍到10万元以上,明拓也要数万元,但已很难见到。嘉、道以前的清拓本,价格一般在数千元,如经过名家收藏的名碑、名帖,即使是清拓也可达万元以上。例如:2005年11月4日中国嘉德拍卖一件吴昌硕题跋的“万岁”砖拓(图2),成交价3.85万元。而另一册清拓汉砖虽出自六舟和吴廷康等椎拓名家之手,因无题跋(图3),仅以1.1万元成交。特别珍贵的碑帖只要一出现,就会受到收藏机构和大藏家的追捧。2004年上海崇源春拍,一箱托名宋拓的《临江戏鱼堂帖》8册8卷(图4),虽年代应在清初上下,但因此帖的宋拓本久佚,而此《临江戏鱼堂帖》系在《淳化阁帖》《郁冈斋帖》基础上兼采其他刻帖汇刻而成,为《淳化阁帖》善本谱系中最弥足珍贵的一支,又经明清以来著名收藏家解缙、詹景凤、王鉴等递藏,以50万元起拍,结果以93.5万元成交;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推出一册有王文治、吴荣光、费念慈、顾纯等人题签、题跋,钤有“晋府书画之印”的宋拓《淳化阁帖》第6卷(图5)。此卷与上海博物馆收购的《淳化阁帖》同为枣木原刻,纸墨拓法也相同,只是在时间上稍迟了数十年,估价75万~90万元,结果拍出396万元,创下国内碑帖单册拍卖最高价,反映出市场对珍贵善本碑帖的追求。

近年碑帖价格稳中有升,只要留心,碑帖收藏一样会有商机。如大拍与小拍的价格即有很大差别,2005年11月4日中国嘉德拍卖《南朝宋爨()龙颜碑》(图6)清拓1张和《东汉袁安碑》旧拓1册,分别以1.32万元和0.55万元成交,而2006年3月12日中国书店第35期大众收藏拍卖会推出同样品质、时代,在同样没有题跋与鉴藏印的情况下,只拍出2750元和1650元(此届大众拍卖会碑帖价格极低,件件皆为“原始股”,可惜此类好事不多)。在现今书画名家作品价格动辄数千累万的情况下,以其价的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购藏古旧碑帖,应该是收藏者的一种机遇,不失为碑帖升值的另类途径。

总之,虽然目前碑帖市场的行情总体还比较低迷,但碑帖作为富含传统文化精华的收藏门类,它的艺术价值是永恒的,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持续走强和国民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碑帖收藏的良好前景是可以预期的。

责编少华

上一篇:《西方极乐世界之图》辨误 下一篇:静候泉集萃(七)西刀·蔺·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