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淮地区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01 06:34:55

沿淮地区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总结沿淮地区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施肥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油菜生产。

关键词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沿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 $565A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077-01

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其出油率40%左右。菜油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不仅对人体起到贮备能量的作用,而且还影响许多生理反应,促使盐、氨基酸进人人体细胞,帮助新陈代谢,易于消化,是良好的食用油。近几年,在沿淮地区由于栽培不当,产量不高,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笔者通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套油菜育苗移栽和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沿淮地区种植的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如秦优十号、国丰油9号、中油6303、皖油14号等。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d,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出芽率。

3 施肥与整地

(1)育苗移栽苗床。选肥力中上等的土壤,施三元复合肥525-750kg/hm2、硼砂7.5kg/hm2、尿素150kg/hm2,或过磷酸钙375kg/hm2、硼砂7.5kg/hm2、氯化钾90kg/hm2、腐熟的干猪牛粪3000kg/hm2,均匀撒施,整平。做到土壤细碎,肥料充分结合,畦面平整,犁底层紧实,利于幼苗扎根。

(2)移栽和直播大田。肥力中等的土壤,施纯N225kg/hm2、磷肥150kg/hm2、钾肥150kg/hm2、硼砂15kg/hm2。提前1周整地,要求深度在20cm以上,同时使表面土壤碎平。

4 播种

育苗移栽在9月中旬播种,早熟品种可适当推迟到9月下旬,用种量7.5kg/hm2。在苗床秧龄35d左右,约6片叶时,选择均匀、健壮苗移栽,密度为15万-18万株/hm2。直播在10月上旬播种,实行条播,便于管理,用种量7.5kg/hm2。

5 苗期田间管理

5.1 育苗移栽栽培

(1)苗床管理。早间苗,适定苗。在第1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去除拥挤苗,第3片真叶时及时定苗,做到苗与苗之间不搭叶,留苗150万株/hm2以上。

(2)化学除草。在移栽前5-7d,用50%扑草净1.5kg/hm2加12.5%盖草能450-750mL/hm2,或农达2 250-3000mL/hm2对水750kg/hm2,在地表面喷雾化学除单、双子叶杂草,或在移栽活棵后,杂草二叶期左右,用12.5%盖草能600-750mL/hm2,对水750kg/hm2喷雾。

5.2 直播栽培

(1)适时定苗,合理密植。在出苗后第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四叶期定苗,去除弱杂小苗、病苗,保留健壮大苗,适时匀苗补苗,密度为18万-21万株/hm2。

(2)化学除草。在油菜第4-5片真叶时,用12.5%盖草能600-750mL/hm2,或油草龙450g/hm2对水750kg/hm2喷雾。

(3)壅根培土。直播油菜多数根部在外,应在越冬前壅根培土保温,于11月中下旬上冻前用锄头顺行两边培土,将大草去除,小草掩埋,使油菜增强抗寒性。

(4)旱灌涝排。在越冬前,如遇到天气干旱,油菜外层叶尖发黄或发红,植株暗绿无光泽,应及时浇水,如果连续阴雨,土壤水分过多,应及时排水。

6 春后田向田管

(1)及时摘除残病叶。油菜在经过严寒的冬天,根基部的大部分大叶都会严重冻伤,开春之际会变萎蔫、腐烂。在融雪解冻后,选择晴天,连同个别杂草一同摘除,防止病虫感染,增强田间通风透光,促进春发生。

(2)追施蕾薹肥。在2月至3月中旬,蕾薹5cm左右。趁雨雪后及时追肥,追尿素75-120kg/hm2,促进薹期稳健生长。

(3)花期巧施微肥。在油菜盛花期叶面喷施0.3%-0.6%硼砂溶液,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有利于角果数和角粒数的形成,增加干粒重,提高产量。

7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油菜的主要病害为菌核病和病毒病,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菌核病在油菜后期易发生,在初花期和盛花期,用40%菌核净粉剂1000-15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3000g/hm2对水900kg/hm2,各喷1次,可有效防治。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源是蚜虫,因而在苗期和生长后期防治好蚜虫。

(2)虫害防治。油菜的主要害虫有菜青虫和蚜虫,菜青虫主要发生在苗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300mLv对水750kg/hm2,或用47%阿维菌素450g/hm2对水750kg/hm2,叶面均匀喷雾防治。蚜虫多发生在苗期和生长后期,是病毒传播源,对油菜产量影响较大,可用5%敌杀死乳剂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8 适时收获

油菜应在终花后30d左右,2/3角果呈黄色时收获。收获过早籽粒欠饱满,影响产量和质量;过晚籽粒容易脱落,造成损失。

上一篇:稻米食味品质改良研究进展 下一篇:负责任大豆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