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8-01 05:41:05

再论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164-01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东西。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新型的创造型人才。

1.注重学生独特的见解

例如:如在比较15和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9往后数6个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认为9在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说15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所以15大于9。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十分独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个0,这时15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5大于9。许多学生对他的想法大为不解,我也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同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在同位数比较中用途更大。正是这一次肯定,保护了他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此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说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2.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教师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贴近生活。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借助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让学生讨论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使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发挥其智慧潜能,产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造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指带着创见性的思维。它表现为人们独创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少,知识面较窄,思维单一,在平时训练时,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可表现为通过思维,能提出独到的隐性问题,解决问题,活跃思维。如教学《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的教学问题4+2=66-2=44+2=66-4=2时,如果依旧的机械教法,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数数,解决例题教学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学生思维没有得到训练。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训练就会得到加强。我在教学时设计一幅挂图:一个游泳池,画面中有的小朋友在池里游泳,有的在岸边活动,让学生们仔细观察体会图意,然后说说观察到什么?学生都积极抢答:"小朋友在池里游泳的有2个,岸边4个。""小朋友中男的有3个,女的有3个。""有泳圈的4个,没有泳圈的2个"……学生们一口气说出了几个不同的观察结果,许多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也被活跃的气氛感染了,也争着回答问题。教师再顺着学生的思路提问:"说说图上共有几个小朋友,是怎么得出这个结果的。"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列出了很多式子。这样教学,教师没有按教材的内容简单的施教,而是根据学生观察到的引导他们通过数的组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创作,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是今后发明创造的潜在动力。这种动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小培养学生养成爱动脑,肯思考的良好习惯,这是我们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和趋向。

上一篇:怎样设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 下一篇:论高中生物试题讲评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