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式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1 04:56:20

[摘要]目的:探讨半身式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半身式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起始量为0.4J/cm2,每周3次,每次递加0.1J/cm2,共12次;B组:采用卤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软膏外涂,每天各1次,共用4周。两组中瘙痒剧烈者均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10mg,2次/日。结果:A组有效率达58%,B组有效率达3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银屑病;窄普中波紫外线;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1-0040-03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在自然人群中发生率为0.19%~3%,以青壮年多见。其致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较为明确的是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T细胞可改变表皮生长的稳定性,从而引起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及异常分泌,造成患者全身出现丘疹、红色斑块及大量多层银白色鳞屑,其治疗方法较多,但由于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患者外涂药物依从性较差,对于寻常型银屑病一般都采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中以窄谱中波紫外线最常用。为了避免银屑病自然病程对窄谱中段紫外线治疗效果的影响,笔者科室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12次的方式进行治疗,现将疗效观察及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为笔者科室门诊确诊病例,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0~60岁,平均为38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为1.6年,均为斑块状。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12~31.4,平均20.3。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50例,两组患者严重程度、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及2年内无生育要求着;②活动性肺结核、甲亢、恶性皮肤肿瘤、白内障患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及脂质代谢异常者;④光敏性体质;⑤拒绝光疗者。

1.2方法:A组:50例,均采用SS-3B型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仪(半身型)照射,每次照射时头部皮疹除外,将人体划分为四个区域即颈前至脐部、脐部至足踝部,颈后至腰部,腰部至足跟部,依次照射1次,起始量为0.4J/cm2,每次递加0.1J/cm2,每周3次,共12次;由专职护士负责操作照射,操作者、患者均戴防护眼镜,外生殖器部位遮盖,充分保护患者隐私,温度适当,照射距离10~20cm,时间由治疗仪自动控制;B组:50例,患者外涂卤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软膏各1次,连用4周。所有患者均要求避免刺激性饮食,瘙痒剧烈者均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10mg,2次/日。

1.3疗效评定标准[1]:对治疗后患者进行PASI评分,根据PASI下降指数评估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PASI下降指数=(治疗前PASI评分-治疗后PASI评分)/治疗前PASI评分×100%。基愈:PASI评分下降≥90%;显效:PASI评分下降为60%~89%;进步:PASI评分下降为20%~59%;无效:PASI评分下降

1.4统计学方法:用行×列表法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结果: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A组与B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χ2=4.8,P

2.2不良反应:A组患者皮肤均有不同程度色素增加,3例感觉皮肤轻度干燥,未经处理完成治疗;B组2例出现皮肤色素增加。

3 讨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是指波长在310~315nm的紫外线,峰值311nm[2],通过工艺提纯,滤除有不良反应的杂光,保留其中最有治疗效果的波段。该紫外线穿透性较强可达真皮浅层,红斑效应较小不易灼伤皮肤。目前主要用于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3],其治疗的最佳起始剂量,每次递增剂量和治疗频率尚无定论。为了排除银屑病自然病程对窄谱中波紫外线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起始量为0.4 J/cm2,每周照射3次,每次递增0.1 J/cm2,共照射12次,治疗50例患者,有效率达58%[4],与国内王爱民等采用全身式紫外线照射4周,1周2次,起始量为0.2J/cm2,每次递增10%~20%的疗效一致,说明该起始量、每次递增剂量、治疗频率是安全有效的。

银屑病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5],多认为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T细胞异常表达的炎症性疾病,而T细胞活化是银屑病细胞免疫发病的重要机制。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疗效,与其生物学效应有关[3],其主要生物学效应有:①诱导T细胞凋亡;②调节细胞因子,主要调节Th1/Th2的平衡;③促进角质形成细胞骨化三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表皮的增殖和分化;④逆转表皮过度角化;⑤抑制朗格汉斯细胞提呈抗原的功能。上述效应针对银屑病某些发病机制产生治疗作用,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本文认为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周后可考虑停止照射改用外用药物巩固,不能因强调有效率,让患者接触大量紫外线,虽然目前尚未报道窄谱中波紫外线致癌[5],窄谱中波紫外线避开了DNA吸峰值265nm,不易引起DNA突变,但窄谱中波紫外线直接诱导T细胞凋亡,增加皮肤中顺式尿利酸,导致NK细胞活性降低,降低了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其致癌作用已可能相应增加;另外,徐慧等[6]研究经能量密度20 mJ/cm2的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后,基质金属蛋白酶-I(MMP-1)表达明显增高,该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证明窄谱中波紫外线与皮肤肿瘤有一定关联。因此本文认为在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时,应警惕其远期致癌的风险。

国内丁晓岚等[7]研究40岁以前发病患者占银屑病总人数的67.65%,而这个年龄段患者是追求皮肤美容的最大人群,本文采用半身式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每周3次,每次递增0.1J/㎝2,共12次的方式,达到了较好的疗效,同时也避免了患者长期大量照射中波紫外线[8],因为中波紫外线是引起皮肤光老化的光谱之一,长期照射可使皮肤粗糙、松弛、产生不规则的色素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临床在治疗银屑病达到疗效的同时,不能忽视患者对皮肤美容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邵长庚.银屑病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2):127-129.

[2]潘玉明,殷致宇,张昕,等.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1,20(4):264-265.

[3]于叶,闵仲生.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2):125-126.

[4]王爱民,杨斌,刘巧,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5):332-333.

[5]王雷,李春英,高天文.窄谱中波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及应用[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29(5):282-283.

[6]徐慧,刘建航,陈向东,等.非光暴露皮肤经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前后MMP-1的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1):11-12.

[7]丁晓岚,王婷琳,沈佚葳,等.中国六省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7):598-599.

[8]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9.

[收稿日期]2013-11-29 [修回日期]2014-01-03

上一篇:一些干部缘何不敢或不愿说真话 下一篇: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