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推拿治疗半身不遂182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5-25 11:32:14

针刺推拿治疗半身不遂182例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113-01

【摘 要】 目的 探讨针刺推拿治疗半身不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2例半身不遂患者采用针刺推拿治疗。率的比较应用卡方(χ2)检验。结果 通过针刺推拿治疗半身不遂总有效率97.9%,P

【关键词】针刺 推拿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是指患者出观一侧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舌强语涩等症状的一种疾患,大多为中风引起的后遗症。《巢氏病源》说;“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无论外感之风或内动之风,其必以肝木为之内应。由于火盛、气虚、湿痰内盛,以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笔者采用针刺推拿治疗半身不遂,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2例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76例。年龄在72~60岁31例,59~50岁84例,49~40岁40例,39岁以下28例。病程2个月以内123例,2~6个月44例,7~12个月15例。

1.2 治疗方法 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针病侧,也可先针健侧,后针病侧既“补健侧,泻患侧”的治法。取穴:肩醪、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太冲等穴,语言不利加廉泉,口眼

歪斜加地仓、颊车、下关、内庭。根据患者病症的虚实,实施补虚泻实手法。留针30分钟,行针4次,起针后,进行推拿治疗。

1.2.1 头部 患者仰卧位,选对侧的运动区和语言区进行按揉,抓头经的督脉和太阳、少阳经,按揉阳白、睛明、太阳、四白、迎香、人中等穴3~5分钟。

1.2.2 上肢 患者仰卧位,用滚法顺太阴肺经从上至下和沿手阳明大肠经从下至上进行操作,手法由轻至重逐渐加大力量。屈曲痉挛性瘫痪,拿极泉、点按少海、内关,点按手三阴经皮部经筋和肘部合穴和腕部原穴;驰缓性瘫痪按揉手三阳经皮部经筋和原穴,按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肩、肘、腕、指关节不利者,作摇、捻、屈伸运动。推拿来时间5~10分钟。

1.2.3 下肢 患者仰卧位,用滚法沿足阳明胃经自上而下施术,点揉血海、风市、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昆仑、太冲。屈伸活动髋、膝、踝关节,推拿时间5~10分钟。

1.2.4 背部 患者俯卧位,用滚法沿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施术,按揉大椎、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环跳、委中、承山等穴5~10分钟。

1.2.5 针刺推拿每日或隔日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为宜。

1.2.6 数据资料见表1,统计学处理应用卡方(χ2)检验。

总例数n=182,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的比较,经χ2检验,P

1.3 治疗标准 痊愈,生活自理,语言清晰,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显效: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有效:语言功能、瘫痪肢体等症恢复有进步;无效:治疗2~3疗程,症状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经过4~6个疗程治疗,治愈66例占36.3%;显效78例占42.9%;有效34例占18.7%;无效4例占2.1%。

3 讨论

半身不遂,祖国医学为称“中风”,而风病多在阳经,阳明经多为多气多血之经。因此,取三阳经穴,以阳明为主治关键。根据经脉循行路线的不同,分取手足阳经的穴位,具有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推拿具有疏通经络,加强气血运行,调节营卫机能,使气血运行畅通,活利关节,恢复阴阳平衡达到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二者配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对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肝硬化腹水病人腹水回输术的方法和护理 下一篇:和胃清幽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53例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