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公开制度

时间:2022-08-01 02:57:25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公开制度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影响下,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积极参与环境影响评价逐渐成为公众的迫切愿望。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到公众的切身利益,评价过程也理应实现公众参与,而信息公开则是公众参与的重要一步。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是对公民环境权的具体实现。当前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将结合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公众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 A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愿望。环境影响评价也变得非常重要。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环境影响评价与公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评价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1.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环保权利意识日益高涨,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坚持和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决策的认同感。

在保护环境决策以及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公众具有主人翁的感觉,能够使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和程序。这对于增强公众对政府决策的认同程度是有好处的。信息公开、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有利于保护环境措施的落实,有助于避免环境纠纷。对于妥善解决环境纠纷是有重要意义的。

1.2方便公众监督政府和环保部门。

环境影响评价、保护环境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现信息公开是保证人们环境保护权益的必然要求。同时也能够方便公众监督政府和环境部门,强迫他们重视环境问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同保护环境的双赢。

1.3能够有效协调各方利益。

资源具有稀缺性,如何利用现存资源是直接会影响到各方切身利益的,会引发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环境问题涉及面非常广,在保护环境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少利益群体。在保护环境过程中进行信息公开,鼓励社会公众,不同的利益群体参与到公共决策中来,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平衡各方利益。从而也能够有助于保护环境决策的落实。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1.4能够提升环境开发活动效率。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项目内容会受到地形、天气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过程中实现信息公开,引入公众参与就能够提供更多地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同时还能够实现集思广益。公众的广泛参与有助于及早解决问题,有助于避免在保护环境过程中采取更多地应付公众的行为。

2.当前存在的问题

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可是详细考察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公开制度就会发现该制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详细了解这些问题是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前提。当前表现最为典型的问题是以下几点:

2.1真实性不高、范围不全面。

当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真实度还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不愿意采用高昂的防治措施,往往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企业为了自身的形象不愿意公布与环境影响有关的真实数据。从政府角度来考虑就是出于追求GDP的目的而产生地方保护主义,一旦实行这样的政策就必然会出现隐瞒环境污染信息,虚报环境信息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

公开范围不全面,公开程度不深是当前最为典型的问题。当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只是规定了一些基本情形,对于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公布基本信息是很难达到环境影响评价的预防性目标的。众多工程建设在施工之前就不会向公众公开信息,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2.2缺乏相应的环境诉讼制度。

社会公众是具有环境诉讼权的。当周边环境影响到社会公众的生活的时候甚至是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时候,公众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可是当前我国的各种环境法律中却并没有相应的侵害补救措施,公众权益在受到侵害的时候是没有法律依据来进行诉讼的。这一问题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2.3各阶段信息未公布,制裁措施不利。

当前的政策法规中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建设项目中需要公布的基本信息。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应该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来公布相关信息。让公众参与到其中。可是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

制裁不力是导致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虽然规定了公众意见需要采纳的情况,但公众意见本身确实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在实践中只是当做参考。信息公布不实理应受到制裁,可是当前我国的环保立法这能够还缺乏相应的制裁惩罚措施。实际结果就是建设单位在公布虚假信息之后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3.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措施

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需要结合上述问题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实现进一步完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完善该制度。

3.1信息公开的范围要扩大。

当前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的范围还相当狭窄。今后要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除了涉及政府机密、商业或者是职业机密以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之外都应该公布,要让公众了解到各方面的知识。为了保证各种信息的公开,还需要尽快界定保密信息的范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政府以信息为由来推卸自己的公开义务。这种情形一旦发生就会侵害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点。我国环境信息的公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一些基本信息上,而应该更加广泛地来公布各种信息。

3.2选择合理的信息公开途径及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的公布应该坚持便民、及时的原则。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如何选择公开方式考验着政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相关因素,具体而言就是要考虑到以下要素:一是传递信息性质,尤其是技术内容;二是利益相关人员的数量以及他们的特性。所谓特性主要指的是他们的受教育水平、社会文化地位以及环境知识等。三是国家社会事业性质的情况。这些是我们需要搞明白的,重点是项目可以利用的财政资源以及技术类型。在选择信息公开途径和方式的时候应该加强对以上因素的考察。

3.3完善环境诉讼制度,加强制裁。

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环境诉讼制度作出规定。可是当前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环境问题的加剧,环境诉讼制度的建立变得极为迫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方面是要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公益诉讼程序和流程。

为了保证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专门制定相关的惩罚措施,对于那些不依法公布真实信息的主体要进行专门制裁。当前虽然对行政机关的相关制裁做出了规定,但是对建设单位还没有没明确规定。今后要进一步明确这方面的内容。要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发现不公布信息或者公布假信息的时候就要给予相应的制裁惩罚措施。

总结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需要从制度、技术以及人员等方面来采取专业性措施。今后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建设单位不公布真实信息的制裁力度。要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来。

参考文献:

[1]朱丽华.美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ll

[2]李璐,臧小昊.完善我国环境评价信息公开制度[J].决策与信息,2012(06)

[3]张云怀.卢露.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l(39).

上一篇: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 下一篇: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