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准确的区分大小调体系和民族调式体系

时间:2022-08-01 12:29:34

浅析如何准确的区分大小调体系和民族调式体系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大小调体系和民族调式体系的区别入手,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关键词:大小调;民族调式;区别

我们接触到大小调体系和民族调式体系这个概念是在乐理课程中学到的。乐理课程里有针对两种调式调性非常详细的讲解与分析,但是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别却很少提及。在视唱练耳、和声分析、曲式等科目中,调式调性的区分也是常常用到,但是学生经常会混淆。接下来就从三个方面对大小调体系和民族调式体系的区别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一、常见的误区

(一)靠“感觉”

很多学生在分析调式调性的时候完全依靠所谓的“感觉”。可是感觉这个东西是极为不可靠的,如果没有在大量的分析和理论知识积累的情况下,感觉会很容易把人带到误区里。如果遇到大调和民族调式比较模棱两可的曲目时,学生将会无从下手。这种所谓的“感觉”对于五声调式与大小调、五声调式与旋律大小调、五声调式与和声大小调可能会拍上用场;如若遇到加入了清角以及变宫的五声调式与大调,他们的音节排列是一样的,这时可能也就行不通了。而本文则就主要分析这种加入了变音的民族调式与大小调要怎样更好的区分。

(二)看4和7的数量

在教学时,很多学生会告诉我说他们判断大小调体系和民族调式体系的方法是看这两个音的数量,数量如果比较多则为大调或者小调,如果数量很少,或者没有,那么肯定为民族调式体系。这个方法太过武断,虽然这个偏音判断是一个标准,但是绝对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也遇到过4和7音很多,但是却把它归属为民族调式体系的作品。所以这个方法也是极为不可行的。

二、大小调体系鉴别方法

(一)二度排列

二度排列也是我们所说的音阶式的排列进行是判断大小调体系的重要鉴别方法之一。因为大小调体系是属于全-全-半-全-全-全-半的音阶走向,在旋律进行时,这种走向就会非常明显。谱例1

这条旋律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是连续的二度级进,中间没有任何的跳进及跨音级,因此这条旋律一定是大小调体系;在看它的音符组成方式,第一个乐句由C音开始,落到D音,又由G音开始落到G音,这则是明显的大调和弦的主属交替,因此谱例1是C大调的曲目。

(二)三度叠置排列

三度叠置也是大小调常用的旋律进行方式。因为大小调是在和声学的基础上分析的,而和声学则是三度叠置为主的和弦写作,在旋律上也表现的非常明显。谱例2

这条旋律是在C大调的基础上,以非常明确的三度和弦叠置排列的方式在进行,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是连续的同向三度在进行。这种以和弦三度叠置分解并且作为旋律的作品在大小调中出现的频率也是极高的。

三、民族调式体系鉴别方法

(一)不会用到二度进行的旋律走向

在民族调式体系中,会故意避开旋律的二度级进,就算是加入了清角和变宫的七声音阶,大部分也还是会将少量出现清角和变宫。谱例3

这是一条非常典型的民族调式体系的代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音阶发展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都很规则的按照宫-商-角-徵-羽的方式进行,可以的避开了所有的可能会有级进音程的音阶式发展。

(二)旋律发展中没有三度叠置的方式

三度叠置的发展方式在民族调式体系中就很少见了,基本上没有,除非作曲家可以将民族调式体系和大小调体系混用起来,这就另当别论了。谱例4是作者想用叠置的方式去表达的作品,但是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第一到第四小节,作者想用一级和弦的走向来发展旋律,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C调一级三度叠置中,加入了A音,破坏了三度音叠置的影响效果。因此在民族调式中,这种三度叠置方式的旋律发展极为少见。

谱例4

(三)三个音级式发展

谱例5

从谱例5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民族调式的音阶排列是二度-二度-三度-二度的排列方式,因此许多作曲家在创作民族调式体系的时候会常常将其中的三个音组合起来,形成所谓的“三个音级式”的发展,构成小三+大二或者大二+小三的三音级构成方式。

谱例6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个A羽调式曲目的前四个小节是由小三以及大二度的转化来发展的,以这三个音级为中心向前推动和发展。

总是,能够成功的掌握大小调体系和民族调式体系的区别对于大部分作品都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有些少部分的作品,作曲家在写作的时候受到很多音乐风格的音响,在他的作品里可能会有很多风格的呈现或者说是很多调式调性的转换和变化。可能主歌部分感觉是民族调式体系,但是到了副歌部分又成了大小调体系。所以为一首曲目判定其调式调性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味的说它就是偏重于那种调式,这样也是不科学的。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听多分析多积累,自然对于大小调体系和民族调式体系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杨通八.论和声的广义功能[J].音乐研究.1985(02)

[2] 黎英海著.汉族调式及其和声[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苏)霍洛波夫著.罗秉康译.论西方的三种和声体系[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上一篇:如何成功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 下一篇:产品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