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间设计中的信息诉求

时间:2022-08-01 12:13:59

环境空间设计中的信息诉求

【摘要】设计是交互式的互动过程,设计中的学科体系和知识交叉有助于设计观念、文化、价值的多元化传播,本文以环境空间设计为例,从视觉传达的学科体系中思考环境设计中“信息的内容与传播的方式”问题,思考在环境空间设计中如何传达设计师的思想、消费者的心理感受与身心体验的过程;在环境空间中如何通过各种不同的信息渠道进行设计互动与交流,从而更好的提升设计的品质与服务创新的价值。

【关键词】环境空间;视觉传达;信息;设计

在现代社会,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学科越来越专。从环境空间角度来说,专业上就分为了室内和室外两种设计,两者虽同属于环境艺术的范畴,但是具体研究的内容与侧重则各有不同。总体来说,环境的功能就是满足人的活动需求与心理感受的过程。无论室内还是室外设计,设计做到合理、舒适、美观、功能、个性、自然就基本达到了实用功能与审美愉悦的目的。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的需求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越来越大。对于环境空间的设计如果还是停留在仅仅满足于上述硬件功能的划分与使用需求的满足上面就难免过于简单,不符合时展的需要。而正真能够更好、更深入的影响消费者的因素,我认为应该是环境空间中“软件”的设计,即在环境空间设计中如何传达设计师的思想、消费者的心理感受与身心体验的过程。在环境空间中如何通过各种不同的信息渠道进行设计互动与交流,从而更好的提升设计的品质与服务创新的价值。

每当去新开楼盘或是房交会,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室内空间设计效果图、样板间以及装修实例,很多设计方案都是在比拼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给人一种造价昂贵、装修豪华的气势,但是具体的内容却感觉冷漠与自己无关,让人产生一种距离感。设计模仿、雷同和单一,注重形式与功能的修饰而忽略了内容与信息的交流互动。环境空间设计的设计师习惯于运用环艺设计的思维与手段来塑造空间的形式、功能与美感,对于空间环境的个性、目标针对、形式语言以及信息的内容、组织和传达思考不足,这或许是学科专业的限制与认知差异的不同所形成的。

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个人总习惯于运用视觉传达的思维与逻辑来看待设计的问题,就设计的共性而言,我认为任何形式的设计都是解决一个“信息的传达”的过程。这个过程构建于信息的者与接收者之间,通过中间的媒介或称为设计的平台来传达彼此交互的“信息”这个内容,而信息本身就是设计的主旨与价值所在。所谓的设计专业,诸如:产品、包装、展示、广告、标识、环境、服装、家居、园艺等等专业,只是服务的内容与针对的人群不同而已,但是其设计的本质仍然是一样的,就是――设计与接收,信息传递与识别、功能的需求与满足等等交互的过程。

如果说传统的环境空间设计主要涉及到:空间的功能、空间的划分、空间的形式、空间的色彩、空间的工艺、空间的材料、空间的制作、空间的预算等等问题的话,那么站到视觉传达专业“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待室内空间设计问题,就关注到了:空间的视觉、空间的感受、空间的个性、空间的互动、空间的情感、空间的语言、空间的反馈、空间的注意、空间的识别、空间的记忆、空间的联想等等。这是完全从受众的心理和视觉感受的角度看待空间设计的问题,不简单是一个具有使用功能和采取技术加工流水线所完成的环境几何形态。因此,如下围绕“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信息诉求”这一主题,从广告学、传播学、消费心理学的层面简单谈谈对于室内空间设计的“软件――信息传达”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如果我们把“室内空间设计”当作一件商品进行分析的话,它应该涉及到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空间的形态与建造,空间的形态决定设计的功能与使用,而对于消费者功能使用的需求以及消费市场竞争的需要又反过来决定了空间的建造式样及形态。任何空间的形态都以一定的功能或属性结合在一起,生产建造之初就是考虑了市场和使用的状况所做出的定位选择,在一定使用功能的范围内加以规划和建设,以期在未来使用时能够灵活的设计和完善。这是来自于“商品”生产主体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前提。第二,空间的受众与使用对象,“受众与对象”又称为目标消费者,这是一群特定的人群。说他们“特定”是因为任何一种产品都只能满足一定的消费需求和受众的群体,商品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它们的需求与归属有针对性和不同要求。高、中、低不同档次划分,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风俗习惯、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等等形成了特定目标受众的消费需求,受众的消费观念与意愿不同决定了购买商品的类别与要求不同,同时对于外观、视觉效果、运用感受等等都会有所侧重。第三,是来自设计的思维与表现的效果。设计是一种定位的选择与实效效果及方式的表达过程,客户对于空间形态抽象的思维与使用功能的需求需要设计师进行翻译与设计呈现,在设计这个环节我认为包含着两种可能与需求,一种是在既定的环境空间中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功能与美感的“被动性”设计;另一种方式是在可能的环境与空间范围内针对客户的定位与要求进行设计的引导和创造,通过设计师对于设计的理解和创造来寻找室内空间设计的个性语言与独特功能、美感等等,从而做到引导消费。再有就是除了环境空间的硬件设计之外,还包含了一条重要的设计内容与需求――就是针对消费心理与受众交互过程的环境文化信息诉求,称之为环境“软件”的设计。这也是本文作者希望关注的重点和话题,环境空间设计不是僵硬的功能划分,更应该设计与关注的是受众的感受与设计信息的互动、影响和体验的过程。例如:我们选择到一家装修精美的咖啡店休闲,注重的不仅仅是这个店环境、空间、咖啡的味道和口感,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感官的体验与心理感受过程。从环境空间中的餐桌、座椅、桌布、地板、墙面、灯光、色彩、玻璃、吧台、卫生间等空间硬件的视觉设计效果,到咖啡店的名称、标识、形象、酒水单、纸巾、餐具、介绍咖啡文化的折页、背墙、POP、招贴、平面设计、服务生的着装等等软性设计的信息综合在一起,构成了这家咖啡店的完整印象。正是这些信息的沟通与互动增进了消费者与咖啡店之间的情感认同与文化交流,从而带动了消费者对于这个咖啡店环境空间整体心理感受与感官体验的影响结果,最终形成持续的喜欢、记忆、认同、情感的价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空间设计的信息诉求是方方面面的,但是最直接和最具有生命力的元素还是软性文化信息的沟通与诉求,这是做好环境空间设计的点睛之笔。第四,是来自于消费市场的竞争所引发的全方位竞争关系,所有的设计产品都会有相应的竞争对手和营销手段,在基本的功能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吸引客户的选择与消费就是一个整体而全面的市场竞争问题。对于商品的消费市场,环境空间的设计与诉求本质上是脱离不开上述四个方面的影响与要求的。生产、消费、设计、市场四个方面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对于设计信息的要求与整合。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初,对于上述问题的调研与分析就列入了议事日程。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产品的定位与销售都是受到市场的影响与消费的需求所引发的针对性诉求。市场没有最好,只有相对适合的消费人群。面对相同定位不同主题的环境空间设计,诉求的重点在于内容、差异化与服务质量的不同体现;而面对不同定位,层次分明的主题环境空间设计则需要做好个性与内涵的深入和完善,不求广泛认同但求目标准确。而无论定位于哪一种设计的要求,其遵守的基本原则都是相同的,就是找对人,说对话。在环境空间的硬件基础上强化环境软件的信息沟通与诉求。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在商品消费市场,“信息的传达”是传播学的重要内涵,把商品的信息经过一定的组织加工后传达给特定的目标人群,以期影响他们的消费选择,最终实现商品销售与流通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选择与针对至关重要,对于什么样的消费者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内容,如何表述与说服是研究的重点。对于环境空间设计而言,需要传递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目标人群不同可以表述的方式也不一而同,例如:温馨、时尚、华丽、古典、现代、简约、浪漫等等都是环境空间主题设计的风格,但是在具体设计和表现某一风格的时候就应该明确信息表现的方式与传播载体各是什么?环境空间设计可以通过既有的形式与功能划分进行外观表现,如:结构、色彩、装饰、功能、色彩、材料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来营造气氛,吸引受众的注意,这在广告学中也是“吸引注意”的阶段,但是成功的广告传播除了吸引注意之外,还需要培养受众的兴趣以及说服受众相信广告信息的主张并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促成最终的消费行为。因此环境空间设计除了形式与功能做到吸引注意之外,也需要通过空间中的具体内容来表达设计师的主题设计思想与认识,让受众在环境空间的具体体验中感知并认识设计主题思想。例如;针对古典的环境设计风格,在环境软件信息沟通上面就可以通过环境中的绘画语言、风格式样、装饰盆景、器具器皿、灯具家具、甚至书籍饰品等一切细小的细节来表述主题的思想与延续,让受众在环境空间中能够有层次和深度的全方位感悟设计的精神和文化。而以上这些环节正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与载体。它们之间是相互配合与完善的部分,设计师通过精心的构思与巧妙的设计来实现环境空间设计从外而内,从表及里的主题思想,最终把主题环境空间的设计与人的情感、认知、沟通、说服、影响发挥到最佳的状态,这才是人居环境未来发展的理想状态。综上,我认为在环境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专业学科与认识应该尽可能开阔,加强不同专业背景之间人的换位与沟通,运用多元的思维、多样的设计、多维的媒介、多种的艺术语言来进行设计主题的表达与呈现,相信这样的环境空间设计作品才会更具有生命力,更能够体现设计的人性化、个性化、文化的传播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董新生,陶新中.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M].高桥鹰志+EB组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2]林恩・梅舍(英).商业空间设计[M].张玲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1.

[3]管嘉.环境空间设计[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7.

[4]罗子明.消费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

[5]唐纳德・A・诺曼著.梅琼译.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3.

作者简介:陈钧,云南昆明人,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上一篇:浅析纸材在绿色工业包装中的应用 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利用融通仓融资风险及规避策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