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儿童模仿学习的重要启示

时间:2022-08-01 09:31:45

浅析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儿童模仿学习的重要启示

【摘要】观察学习理论是班杜拉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观察学习理论对儿童模仿学习的影响、简单阐述了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及动机过程,最后指出观察学习理论对我国当前儿童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班杜拉;观察学习;模仿;儿童教育

阿尔伯特・班杜拉(Ban dura,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观察学习说、社会认知说和交互决定论等等,其中对儿童教育最具启发意义的是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通过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由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所组成。”人在幼年时期具有极强的模仿学习能力,因此榜样在儿童行为的养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儿童的教学中,教育者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同时也不能忽略负面、消极的榜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

一、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儿童模仿学习的影响

人们有很多种学习方式,既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获得直接性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获得间接性的知识。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的学习方式,又称为替代学习,是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核心部分。“虽然班杜拉也承认各种学习方式,其中包括根据示范的学习,根据反应结果的学习,根据言语指导的学习,但他更重视观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更重视观察学习的作用。”观察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然后进行学习模仿的过程。教师、父母和其它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榜样示范的影响,指导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模仿榜样的行为获取新的知识和行为方式,使儿童从小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为了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的掌握榜样的示范作用,有必要了解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二、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观察学习的研究中,“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并认为观察学习是受注意、保持、再现、以及动机等心理过程支配的。”

1.注意过程

观察学习中注意过程是首要环节。在班杜拉看来观察者看到或跟示范者呆在一起并不一定能学会示范者的行为,相反只有观察者的知觉指向集中于他要模仿的行为时,观察者才能很好的模仿示范者的行为。班杜拉认为,学习者受大量的示范因子影响,注意过程决定从中深入观察什么、吸取什么及知觉什么。在注意过程中,示范活动的显著性、活跃性、变通性以及复杂性对观察学习的效率和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2.保持过程

对示范活动的保持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如果人们记不住观察到的行为信息,那么观察学习就不能很好的进行下去。保持过程是观察者通过大脑的加工把示范行为转换成表象或言语符号继而保持在记忆中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其实质是一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3.再现过程

观察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把符号的表象通过头脑的再现转换成适当的行为,是一种由里及表、由概念到行为的过程。个人的运动技能决定着通过观察学习所获得的示范信息是否能够付诸实际行动。再现过程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它关系到观察者能否将观察到的榜样示范行为顺利地转换成自己的行为。

4.动机过程

动机过程又被称之为强化与自我调节过程,始终贯穿于观察学习过程中。班杜拉认为“外在结果虽然每次给予行为以影响,但是它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唯一结果。人是在观察的结果和自己形成的结果的支配下,引导自己的行为”。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榜样行为要表现出来,还要受到当时一定的刺激条件的影响.这些刺激条件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外部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直接干预学习者的行为,一种是替代性强化,即如果学习者看到他人的行为成功或受到赞扬时,就会产生同样行为倾向。

三、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儿童模仿学习的启示

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班杜拉特别强调观察学习中榜样的示范作用,这些对实际教育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观察学习理论,儿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进行学习。因此,树立积极示范榜样,在培养儿童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儿童的生活中,家长、教师、社会群体的示范作用对儿童影响极为重要。如何利用这些示范作用来教育儿童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1.父母在儿童模仿学习中的示范作用

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行为模式,人出生后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了使之成为合乎社会规范,为社会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人,各个社会都要以它自己的特定模式对其施加影响。孩子出生以后,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对孩子来说,父母是社会的原型,家庭是社会的第一所学校,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随时随地影响着孩子思想感情及行为处事的发展。“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所以,家庭中的耳濡目染是儿童观察学习的主要场所,父母的行为也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来源,家长对问题的看法、兴趣爱好、思想作风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己的孩子。家庭中父母的无意行为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在儿童行为养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模仿学习环境。

2.教师在儿童模仿学习中的示范作用

儿童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除了父母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同学。这些人在儿童模仿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无穷无尽,学校教育应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研究表明,儿童对教师往往极具崇拜心理,除了父母教师是他们最直接模仿的榜样。老师本身就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对老师的模仿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模仿老师的行为、语言、态度、个性、,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个人爱好、举止、行为、态度和品格等,这将对儿童的成长产生深远长久的影响。

3.社会群体在儿童模仿学习中的示范作用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除了父母老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同伴,儿童幼时的社会伙伴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班杜拉认为,儿童在小时候接触的社会群体,能够为其树立榜样,如果这些社会群体的行为举止得当,那么将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相反则会对儿童后期的行为举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育者要注意选择儿童生活、学习中比较接近的、影响较大的社会群体作为榜样。

参考文献:

[1][美]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2]黄吴静,韩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理论及其在榜样教育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1).

[3l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4]莫雷,何先友,冷英.教育心理学教育参考资料选辑[M].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9页.

[5]洪显利,冉瑞兵.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家庭教育的意义[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5).

作者简介:

严晓旭,性别:女,名族:汉,出生年月:1990年12月,籍贯:河南信阳,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2013级 教育学院,专业:比较教育学,学历:硕士在读。

上一篇: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实验实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下一篇: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