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思考

时间:2022-08-01 08:21:26

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思考

摘要:通过对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提出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思考:一、提高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二、建立市、县(区)级政府领导对职业学校工作联系制度;三、是强化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四、科学布局和设置专业;五、加强职业学校建设;六、正确引导产(行)业、职业教育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联盟关系。

关键词: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048-04

一、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现状

毕节试验区是同志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时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于1988年6月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多年来,全区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较好地发挥了“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全区共有各类职业院校22所,其中高职1所(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中职6所、职业高中15所(公办学校10所,民办学校5所),有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生人数近4万人;校园占地面积1256.32亩,生均占地26.18平方米,教学用房158847平方米,学生宿舍110729平方米,实验实训46454平方米,生均实习实训设施设备价值不足2000元,办公用房30804平方米,生活及其他用房53819平方米;生均校舍11.35平方米,有专任教师1395人,文化课教师666人,专业课教师722人,双师型教师268人;师生比1:25。与国家生均占地33平方米、生均校舍16.90平方米、师生比1:16-20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从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的情况来看,呈现专业设置混乱,重复设置现象严重;从服务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专业布局不合理,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部分专业已形成恶性竞争现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紧缺专业设置较少。重复设置专业数占总专业数达50%以上,如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真正体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设置不多,如农业产业化组织、烟草行业、茶叶产业、能源化工等。

(一)校企合作

目前,毕节试验区交通便利程度仍然较差,农产品加工链条短,区内企业解决农村青年就业的能力不强、容量不大,这就是区内外出务工人员量大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我区职业教育在区内校企合作工作中的困惑所在。一方面,一、三产业小微、中小企业多,企业还处在求生存、谋出路阶段,企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成本高,多数企业还有家庭企业的痕迹,容纳劳动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能力十分脆弱;另一方面,二产中,制造业相对发展缓慢,发展速度较快煤矿开采行业,由于生产安全的压力,基本上不主动容纳学生顶岗实习。多数职业学校都是选择与区外企业合作,常出现“打一抢,换一炮”的流动作法。近年来,政府采取“借力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联合办学,主要有:一是实施“同心・智力支持工程”。由中央统战部牵头、教育部参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组织省外职业院校与区内15所职业学校合作办学,2011年联合招生3000人,实际完成2740余人;二是积极向东部发达地区职业院校输送生源,2011年省教育厅给我区的指标是8300人,实现招生7158人;三是多方寻求帮助,实施校校帮扶,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引导学生就业。2011年9月5日派出100名教师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天津职业技术大学进行培训;四是大力实施“9+3”教育计划,即9年义务教育,加3年中职教育,有力促进中职教育的大力发展。

(二)产教结合

产教结合较好的专业有以下三大类:

(1)财经类中职专业:毕节市财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实际,针对区内外小微、中小企业、如交通、银行、采矿行业、制造业、农业产业化组织等各类企业行业用人需求,年招生1000人以上。

(2)煤矿开采技术类专业:针对区内煤矿开采业的迅猛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快速需求,学生毕业后,经企业短期培训就可适应企业职业岗位需要,年招生1000人以上。

(3)医护类专业:一方面,农村卫生部门缺乏大量专业技能人才,有些乡镇无专业医护人员、无设备操作人员,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需求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由于行业性质特殊,学生毕业后容易就业,年招生3000人以上。

(4)学前教育专业: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的缺乏,部分职业学校积极申办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年招生3000人以上。

二、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存在的问题

今年,毕节市委、政府积极贯彻执行贵州省经信委、贵州省教育厅推行的“工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已制发相关文件,对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工作过程来看,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政、校、企三方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过程中认识和工作思考不到位。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特点、规律、本质属性、职业教育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的精力、能力、准备性不够。

2.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区职业教育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足2000元,政府没有拨付过职业教育专项办学经费,各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靠收取学生学费维持办学。

3.是政、企、校、行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机制、环境尚未完全形成。一方面,企(产、行)业生产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和增值率比较低,多数企业为小中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提供学习、顶岗实习的各方面条件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平台建设、组织制度存在缺陷。

4.是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尝试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学校和部分专业,大多是到第六个学期,利用顶岗实习时间实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真正开展的实习实训课程学时远低于总学时的50%.

三、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建议

(一)提高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政、企(产、行)业、职业学校应积极解放思想,提高对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认识。到目前为止,可以简单把试验区职业教育发展分为三大阶段:①第一阶段,计划招生和分配阶段;②第二阶段,以人才供求市场为中心设置专业阶段,③多数阶段,融合产业发展设置专业阶段,即职业学校办学定位以产业发展为核心设置专业,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提高相互关联性、相互促进性。

(二)建立市、县(区)级政府领导对职业学校工作联系制度

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和精神,千方百计保障职业教育经费不低于教育部有关规定,逐步建立建立市、县(区)级政府领导对管辖区内职业学校的工作联系制度,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定期汇报、检查、评估制度,把检查、评估结果纳系领导、职业学校年终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三)强化中高职一体化办学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升级转型速率将会加快,升级转型周期将会缩短,产业结构细分化程度加快,人才需求要求高级、中级、初级技能分工配置、比例、结构变化快速,职业教育有效应对办法是加强常规性产业发展调研,了解和判断产业升级转型方向和速率,以加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和专业设置与布局提升策略应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特别是农业,产业弱质性非常明显,各级政府、职业学校更应抓住各种政策和机遇,充分利用设置基层农技特岗政策,加强农技特岗低中端技能人才配置培养,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提高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效果。

(四)科学布局和设置专业

实践证明,每一次产(行)业发展的结构改变和升级都需要大批的技能型人才,都会给职业教育带来供需矛盾;每一次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提升都会促进产(行)业发展的进一步升级。一定程度上说,职业教育解决学生就业的生机必须靠产(行)业发展、产业链延伸提供岗位,而产(行)业发展的中低端人才保障将依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持续供给。因此,各职业学校应准确定位办学方向和目标于服务区域内产业发展,建议政府:在统筹产(行)业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在进行产(行)业规划时应把职业教育列入其内,人才培养为规划板块内容之一,并有职业学校代表参与制定和评审;同时,在进行职业教育规划时也应纳入产(行)业提供的岗位规划,人才需求,要求产(行)业代表参与制定与评审。各产(行)业应在我区“十二五”规划出台后,应系统制定产(行)业人才需求规划,各职业学校在我区“十二五”规划出台后应系统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包括中高职人才层次比例、专业设置、专业方向等;促使产(行)教联动发展。通过加强领导、引导、管理、考核和评估工作,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专业建设水平,促进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

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推进市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工作。通过市级示范专业建设,建立市级示范专业的评估指标体系,采取申报、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等办法,逐步形成优势专业、示范专业向优势学校、示范学校集中,提高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能力,逐步实现区域内职业教育专业科学布局和设置。

(五)加强职业学校建设

1.学校硬件建设。根据毕节试验区“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规划,各产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规格等,为使产业发展规划的人才需求得到保障,应千方百计保证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不低于全省甚至全国平均水平,探索和试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专项资金拨付办法、政府购买服务或发放票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证职业教育在校园面积、办公、教学、实习实训、师资队伍、生活、住宿等硬件条件上不低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各项指标体系。

2.学校内涵建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引导职业学校认真做好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与教材、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设施建设等工作,为建设深度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六)正确引导产(行)业、职业教育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联盟关系

按照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原则,应建立市、县(区)级领导协调小组和相关工作小组,引导职业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教联盟、校企合作关系,构建产教联盟、校企合作工作机制体制,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正常开展,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胡萍,赵菲菲,左继军.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2]苏俊玲.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李文雅.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

[5]陈桂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其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6]李忠华.姚和芳,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35.

[7]邱永成.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9).

[8]刘建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2).

[9]付丽琴.黄荣英,制度视角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初探[J].教育探索,2009,(9).

[10]方丛蕙.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1]王锁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成效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

[12]车明朝.两年来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7).

[13]陈锡宝,朱剑萍.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5).

基金项目:2012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机制及有效途径研究》,项目编号:12ZC131。

作者简介:彭永贤(1966-),男,贵州大方人,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农业和职业教育研究。

上一篇: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 下一篇:电信诈骗犯罪的法律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