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时间:2022-08-01 07:09:49

【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因而本文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为主体,就“以学定教”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做出思考。仅供同行参考与交流之用,难免存在不正之处还望多多指导,以大家共勉一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84-01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以学生的学唤起教师的教,以教师的教催生学生的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质疑伴随着探究,探究伴随着质疑在求索中遐想,在遐想中奋进。基于此,以下笔者就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模式下“以学定教”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的作出以下几点思考。

1 概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学情作为依托,关注学生生生成,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下顺运而成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将课堂学习权利还给学生,把思考问题的时间还给学生,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采用适当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加以适时引导,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找出问题的所在,寻根问源,牢固掌握知识点的形成轨迹,并灵活应用于实践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2 应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则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模式的应用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互动,且只有确保互动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发展的全面化和可持续性,因而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并坚持以下几点根本原则:一是生本原则,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结合当代00后小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针对确定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二是重点原则,短短的40分钟教学内容较多,就必须突出重点,加大力度讲解重点知识,突出教学重点;三是能力培养原则,即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摈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教育技术与方法没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 应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思考

新课改的实施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因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必须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应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模式以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呢?笔者带着这一问题,作出以下几点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并确定合理的应用途径,一般如下:导入课题提出任务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互动当堂练习等环节。

课题的导入尤为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而在教学时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进行新课的导入,例如目前最为常见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节约大量的时间,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为这一学习模式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题导入之后就应提出相应的任务,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但应给与学生足够的自主预习时间,并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针对性的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师提出的任务进行探究。

以《梅兰芳学艺》教学为例,学生提出了什么是“大师”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真实的问题,二年级的孩子对“大师”一词的含义的确很难理解,因而笔者首先大大表扬了这个孩子,然后引导孩子从课文中找找你觉得怎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大师”。孩子们读书之后得出结论:本领高、很有名的人是大师。笔者对学生肯定之后,接着给孩子们讲述了梅兰芳拒绝给日本鬼子唱京戏的故事。学生从中明白:本领高、品德好的人才称之为“大师”。因而我们面对孩子的疑问如何保护,进而巧妙引导学生探究,它告诉我们课堂的精彩来源于教师丰富的底蕴,精彩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4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应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模式的意义重大,作为教师必须始终坚持新课改理念和生本原则、重点原则、能力培养原则,采用不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曾扬明.“以学定教”,教学内容价值的审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鲸》的课堂观察与深度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1,(05).

[2] 陈振华.“以学定教”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考[J].上海中学数学,2011,(12).

上一篇:借助阅读教学 培养语感能力 下一篇:例谈初中物理中“灯泡的电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