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准确成文

时间:2022-08-01 06:33:17

摘 要:技工学校的应用文教学应充分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阐述了学习应用文的目的,提出了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应用文作文能力的教学方略。

关键词:应用文教学 学以致用 技能提升

应用文写作是现代人的必修课,求职、就业者的基本功。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业的高度发达和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日常工作中应用性文书便会使用得更多,而且会显得更重要。

记得有过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就业初期由于应用文学得不好,闹出了笑话。该生毕业后在一企业当普通文员,一次单位要召开“三・八”节妇女座谈会,让该学生代拟会议通知。结果到开会时他见那么多人(包括男职工)都来参会时才发现通知内容有错漏,真是闹出了天大的笑话。诸如此类的事,在我们的毕业生中亦不少见。

事实上,目前中职学生有关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安排不仅课时不足,而且该课程教材陈旧,一些范文不切合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脱节,以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导致学生未能真正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技巧,更别说具备熟练运用的能力了。这样就使得不少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不会写求职信、申请书、请假条等日常应用文。这引起笔者对日常应用文教学的深刻反思,并引发了笔者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对学生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几年的有益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内心渴求,动力充盈

应用文教学就是语文工具性地位的具体体现,学生必须认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内心才会产生掌握此技能的渴求,从而充满学习的原动力。

毕业后的学生,除了部分到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之外,多数的学生还是直接参加工作的。这样更多的学生都得面对社会工商业大潮的洗礼,如求职、商务或政务来往等,都得面对避不开、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写作,比如日常的便条字据、书信礼仪、启事声明、事务文书、会议文书等。但大多数在读学生都会觉得这些东西距离他们很远,且对文化基础课相对薄弱的中技学生来说,本来对自己“写”的能力就不太自信,内心自然就有些畏难情绪,加上在技工学校“动手能力高于一切”的潜意识也使他们不太重视“动笔”为主的应用文学习,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偏重专业课、轻视文化课现象的出现。应用文写作课上理性的东西很多,感性的东西少,技工学校的学生就更觉枯燥乏味了。而且,他们从眼前审视,会觉得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因而热情就自然不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更别说了。

根据这些现象分析,笔者认为要突破这个瓶颈,首先得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与他们将来面对就业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实用意义,从而在内心理解、接纳、重视,即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有可能让他们真正学好此类文体的写作。

为此,笔者在讲授应用文写作课程时,不按照“应用文写作概论”设定的从应用文语言与体式特点、因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等固有的程式说起,而是通过讨论案例进行导入:某商行与内蒙古一家皮货收购站签订了收购优质羊皮的合同。条款中“1.5米以上,有剪斑刀的不要”被错写成“1.5米以上、有剪斑刀的不要”。供货方后来所供的货都是1.5米以下的羊皮,使商行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供货方是按合同办事,其行为受法律保护。因为合同上的条文可以理解为“1.5米以上和有剪斑刀的都不要”。

这样的案例分析大大地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笔者由此作为切入点,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变 “要我学”为 “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工作实际中应用的文体往往是避也避不了的事。在工业与商业都高度发达的当代中国,无论学哪个专业或者从事哪种工作,谁未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应用文体写作技巧,谁就有可能“动弹不得”,甚至“损失惨重”。现实而典型的案例,使学生对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原动力得到有效的激发,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整合教材,创设情境,强化技能,准确成文

教师要做教学改革的有心人,努力探索在策略上改革应用文的课堂教学,以“形成能力”为最终目标,将“能力提升”的整体要求分拆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中,做到循序渐进、分步达标。职业技能教育说到底是“技能”的教育,应用文教学也应该侧重写作技能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能力的培养必须是渐进的,是经过一次又一次切中目标的系列训练而形成的。因此,每堂课的能力目标设置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在整体目标要求的框架之下,努力制定出具体的、可以被检测的课时目标。为达到职教“能写出各类常用的应用文”这个目标,笔者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有清晰的整体教学思路,整合现行教材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基本还是陈旧的编排模式,先介绍文体知识然后附录具体范本。例如在编写“新闻”这一章,还是按习惯先讲述新闻的各个特点、每个特点的重要性,然后介绍新闻的分类和结构形式,再归纳出新闻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紧接着附上一些相关典型范文。从整体上来考量,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安排过于从理论出发,过于抽象,过于理性,基本上是不符合技工学校学生的“知识体系”特点。对于偏重于理论知识研究的普通高校学生来说,这应该是不错的模式。但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就不太理想,不符合此类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方向。

实践证明,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先做大量的案例分析,再研究正确范文,最后归纳文体知识的教学思路更适合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结构特点。例如教学“通知”“通报”这两个文种时,笔者就罗列了各种各样的通知、通报范文让学生参阅、讨论、研究,这些范文有隐藏错误逻辑的、有出现歧义等用词问题的。通过对两个文种的比较,让学生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分析,加深对两个文种的认识。然后笔者乘势对学生进行文体知识的讲授。接着让学生分小组研究、批改病例,总结此类应用文的写法。最后给出写作素材,让学生进行写作分析、筛选、整合,进行最有实效的写作训练。由此,提升能力便水到渠成。

2.创造条件让学生贴近生活,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提升

每个学期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笔者都是先看校历表,紧扣学校相关时段内的重大活动来安排相关的应用文学习内容的,不会死板地硬套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这样才更切合教学实际,让学生在相应切身参与的活动中体验“写作情境”,既有趣又实在,更有实效。

例如,把教师的授课“计划”在学期初即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明确“进程”,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学习计划;在期中进行“小结”,让学生在训练中反思半个学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并指导后半学期的学习生活。把“新闻”放在学生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一般在5月或11月举行)之前讲授,在此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写出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校园动态新闻,让他们全方位地参与、观察、思考每一项活动,然后在课堂上及时点评作品,在班内板报上展示;把“自荐信”放在6月底讲授,主要是针对7月初的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招聘专场以及学校的年度招聘会;“调查报告”设计成表格模式,放假前印发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如何参加社会实践……如此安排教学进度,可以把应用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习针对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特别高涨,教学效果自然就更加理想了。

当然,一个学期下来,学校的重大活动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写作应用文的需求,教师还得创设更多的写作活动,如联系班级活动、学科小组活动等。可以每个周五下午的班会课上,要学生填写“会议记录”;各班课室中的公布栏要以“通知”形式由学生轮值更新;每两个星期要有学生上讲台总结,开展“半月谈”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又规范了班级管理。

3.“模拟实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学校生活毕竟和社会有一定距离,无法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相比,直接参与应用文书的草拟写作实践不多, “模拟实习”就是一个拓宽校园学习空间、及时向社会延伸的最好方法。

记得在讲授“合同”这一章节时,笔者从最基本的“租赁合同”开始,让部分学生扮演“业主”的角色,然后与别一部分“租客”进行协商,草拟一份不会轻易招惹官司的《租赁合同》的要点,最后大家一起来评析;在学习“邀请函”时,模拟学校开一次联欢晚会,要求学生以学校的“身份”,拟一份“邀请函”,笔者以“家长”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草拟稿,看他们是否能成功地邀请到……这样能将学习的知识成功地运用到模拟的社会实际中,又让学生充满学习激情,教学效果特别好。

4.适当加以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

学校课室的黑板报、校园里的宣传栏、校刊、本地区的报纸,当这些地方出现了班上学生的作品时,笔者准会抓住机会,大力宣传。比如展示优秀合同、精彩新闻、创新自荐、完美总结等。这样一来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二来让学生有成就感,对写作充满信心。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要让文化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技工学校学生将比较烦琐无趣的应用文学好,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而通过学以致用来激发学生对应用文的学习兴趣,把应用文写作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学生就能够比较好地把握应用文写作技巧,快速准确地写出合乎要求的作品。回顾这些年,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能用“邀请信”邀请老师参加座谈会;用“通知”告诉班上同学参加某项活动;用“通报”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用“房屋租赁合同”租借房子;用“求职信”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这就是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的最好回报。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技工学校)

上一篇:基于工作过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稳步推进骨干高... 下一篇:电子商务下绿色物流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