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分层教学

时间:2022-08-01 06:04:02

浅析大学英语分层教学

摘 要: 分层教学被广泛运用于大学公共英语,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各自的适宜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提高,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调动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英语素质。但当前的分层教学也受到各界批评,主要存在榜样缺失、压力增大、伤害自尊和缺乏自信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变教学标准、小班教学和班内分层教学等对策。在探讨分层教学的改进措施的过程中,隐性分层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分层教学 隐性分层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扩招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迅速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转变。然而生源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与高校统一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也变得日益突出。面对生源在知识基础、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和个性特征方面的巨大差异,如何在完成统一的教学目标和保证教学质量及总体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大学阶段应当具备的基本英语技能,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等院校一直采用的学大纲、学目标、学内容、学方法和统一评价方式的“五统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符合教学质量的要求。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如教学内容过浅和多次重复练习便觉得枯燥乏味;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却仍然难以理解已经浅显化了的教学内容。长此以往,无论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会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英语教师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却因大部分学生成绩难以提高而备受指责和置疑。教育部于2004年1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规定,学校应将学生水平分为三个层级: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由此,分层教学应运而生。

二、大学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的现状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试行)》的指导下,各高校正在积极进行实践,贯彻分层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含义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大纲的要求,把原有班级分成不同几个层级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各自的适宜发展区内得到充分提高,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英语素质[4]。

(二)理论依据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有很多方面,首先其语言学基础为Krashen的“i+1”输入理论[1],Krashen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即“i+1”,“i”表示学习者当前的知识状态,“1”表示略高于现有水平的知识。如果语言输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即(i+2),那么学习者将很难接受消化,如果输入低于现有水平即(i+0),那么学习者就很难有进步的余地[2]。其次,其教育学理论基础包括:(1)因材施教理论观。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倡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2)“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最好采用个别教学;(3)“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就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此外,其心理学理论基础还包括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3]

三、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榜样的缺失

将学生按成绩进行分班之后,差班的学生都是差生,那么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就失去了学习的榜样,一些学生的不努力也会对其他人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学习压力增大

好班的学生竞争非常激烈,他们的正常生活、休息时间被挤占,学习压力很大。一些没有分入好班的学生还会受到来自家长的压力。

(三)自尊心的伤害

分到差班的学生会感到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这种自卑心理,不仅会影响学习,更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四)自信心的降低

如果学生如何努力都达不到他追求的目标,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影响。[5]

虽然分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但对我国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还是利大于弊,只要经过一定的改进,分层教学能够满足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改进措施包括:(1)调整教学评价标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辅以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进行小班教学,使学习能够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3)实施班内分层,也就是隐性分层教学。

四、隐性分层教学

(一)含义

所谓隐性分层,就是教师采用内在的尺度法,以一个自然班为单位,综合考虑学生原有基础、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暗中”把相当水平的、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分配在不同的组内。[6]

(二)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

1.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水平层次的划分

英语教师要在综合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兴趣、学习态度、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大致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划分的结果仅教师自己掌握,做到心中有数。A层次的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较扎实,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已建立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动机明确;B层次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能力,工具性学习动机较强,但是听说能力比较欠缺;C层次学生的语言基础比较差,听、说、读、写的能力都相当不足。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实行流动的分层管理制度,从而使分层更加科学合理性。

2.明确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目标

按照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分别制定出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应该注重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打下坚实基础;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该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应该要求他们紧扣教材,把每一篇课文读懂,掌握课文重要词汇和语法,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力争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3.采取分层施教的教学对策

教师要根据学生分层和目标分层的具体情况,处理好同步讲授和分层教学的关系,运用“合—分—合”等策略。教师的总体教学原则应该始终体现引导优等生,激发中等生,带动差等生。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分阶段进行教学的策略,先进行基础知识的教授,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向更高的教学目标迈进。此外,教师的课堂提问也要具有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并尽量让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均等机会。

4.设置不同层级的评价标准

教师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应该更多地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和进步,使他们看到进步的希望,逐步消除自卑感;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形式,既要指出不足,又要指明努力方向,促进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地对待学习,更加努力拼搏。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难度,不断地革新评价标准和方式,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6]

五、结语

目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分层教学法,已进行了多年实践,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法利大于弊。可对当前的分层教学进行积极改进,采用隐性的班内分层方式,能够纠正当前分层教学的一些问题。通过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由于本文着重从理论背景讨论分层教学,还需要实证研究进行支撑。希望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以后更多分层教学的实证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Krashen,S.Principal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 Pergamon Press,1982.

[2]Arnold,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王东.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理论基础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3-114.

[4]张阳.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326-267.

[5]吴小娥.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南昌两所中学为中心的个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6]梁智.隐性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88-89.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论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