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08-01 05:36:59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病情要求分别给予奋乃静、氯丙嗪、利培酮,跟踪检测单药治疗前后8 w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Gr)。结果 服用氯丙嗪、利培酮后,与用药前相比,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肝功能试验;肾功能试验

有些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而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影响程度以及是否能够引起肾损伤的说法不一。在此,主要对利培酮、氯丙嗪和奋乃静对于肝肾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1-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3月~8月在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无同时服用其他损伤肝肾药物。排除标准:①有肝胆疾病的病例:②泌尿系统、肾脏疾病患者;③酒精及药物依赖史。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后在分析仪上测定肝肾功能,指标包括;ALT、AST、TBIL、TBIL、BUN、Gr。患者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 w;治疗后第8 w重复第1次的检测。治疗药物包括利培酮、奋乃静、氯丙嗪。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家属知情同意过程后给予药物选择[2]。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算数据用(x±s)表示,正态分布数据组间均数比较及自身前后对照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治疗前一般资料的对比 共人选70例,均为男性,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4±9)岁。其中利培酮组24例,氯丙嗪组24例,奋乃静组22例。三组在年龄、病程、BUN、Gr、ALT、AST、TBIL、DBIL上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治疗前后以及3种药物组间各指标的比较 利培酮、氯丙嗪组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ALT、AST有明显升高,TBIL则明显下降;奋乃静组在药物使用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3种药物使用前后,血清BUN、Gr水平无统计学意义[3],见表1。

2.3治疗第8 w 3种抗精神病药物随剂量的变化对ALT的影响效果不同 奋乃静对ALT水平的影响随剂量增加明显升高,见表2。

2.4治疗第8 w 3种药物组导致的ALT升高情况 奋乃静引起的ALT异常发生率为14%,氯丙嗪增高为38%,利培酮为29%。三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见表3。

3讨论

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主要通过肝酶催化后经肾脏排泄,此过程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精神病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当肝细胞受损时将ALT释放入血导致血ALT升高,当1%的肝细胞损伤,ALT就升高1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 ALT、AST水平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存在以下缺点:样本小;检测时间短。比较3种药物治疗前后BUN水平出现总体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分别使用氯丙嗪、奋乃静和利培酮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可能是因为样本量较小。结论准确与否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临床应用此3种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应考虑患者肝肾功能情况、用药剂量等因素[5]。对于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不仅药物本身可造成肝肾的进一步损害,且药物代谢产物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延长,使用时可考虑适当减量。用药期间预防及治疗肝肾损伤的重要措施是检测肝肾功能指标,根据有关资料[2-5]显示肝损伤常无自觉症状,"保肝治疗"或减量后一般可恢复正常,保肝药物可以常规性应用。临床检测选择指标时,BUN优于Cr,为加强治疗期间对肾功能监测亦可同时检测Cystain C和尿五联微量蛋白,有助于早期反映肾功能的情况。ALT和AST等都是临床常用肝功能指标[5]。

参考文献:

[1]洪伟.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肝损害效应[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1):54-57.

[2]梁德敏,吕美容.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8,19(9):8-8.

[3]毕玉萍,罗小年.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报道实录[J].中南药学,2013,11(2):76-79.

[4]欧学军.喹硫平替换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14(5): 21-22.

[5]彭新英,彭和平.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与肝功能异常相关性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6(36):88-88.

上一篇:预防昏迷患者鼻饲并发腹泻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 下一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实性肿块5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