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8-01 04:46:1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近年来,很多高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采用了工作室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本文以设计大方向下工作室模式特点为切入点,探索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发展方向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216-0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参与实践,了解设计市场行情才能在进入公司后,更好更快的适应设计工作。工作室模式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培养社会需求人才发展的必然。

一、教学模式的调整敦促工作室的广泛化

同以前的教学模式相比,工作室教学模式保留了对基础知识培养的根本,就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基本功一样,基础知识的训练仍然是工作室教学最基础的。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工作室教学以实际项目为平台,使学到的基础知识更好地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巩固和发挥,不但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以设计结果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设计方案也才有可能进入市场,最终使学生的价值真正得到实现。

当前,很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都采取了工作室模式教学,但是,不少工作室挑选学生的流程是在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学生中,挑选一部分成绩优异对工作室感兴趣的学生进入工作室,进行专业巩固和拓展。其它没进入工作室的学生则较少的接触工作室的实践工程,与日新月异的设计市场脱节,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该给与更多的学生参与工作室的机会,在工作室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方式、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如果学生数量是工作室广泛化的横向思路,在纵向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在学生挑选方面,甚至可以跨年级挑选。在工作室中学生类型架构上,学生能力层次的梯队性能对课程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并且一个课题是由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完成的,混搭的方式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一直是以教室为单位,将教学割裂开来,不仅学生的沟通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在一个学校里,学生直到毕业都不认识自己的学长或学弟,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

二、教学模式的调整敦促工作室的个人化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些客观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每个班级难免会出现一些迟到、矿课、拖交作业、作业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学生。有时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也会矿课,他们多是想增加自己的活动时间,去课堂外进行专实践,这些问题的使得学校的教学成了个空骨架,教师的教学积极也不高。学校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实行了相对的管理措施,严格的教学检查和日常考勤是常用手法,但也给学生和教师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结果是学生的厌学情绪更加严重。

而工作室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并参与到项目中去,这样在实际的环境方案设计中,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各个环节,而且在其中学生会逐渐了解到自己的特长,慢慢地在无形中锻炼自己的专业特长。教师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既互相合作,又互相帮助,不仅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也成为了朋友,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多,更加个人化,就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和能力来对学生做专项技能的重点培养,从而学生也对自己产生了信心,就能够主动学习。教师专业的知识、高技术含量的技能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模式的调整敦促工作室的“专精化”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学的组织者,其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师资状况的满意度并不高,部分学校甚至出现有些科目因专业教师紧缺而更改课程,或是由一些非设计类教师来执行设计教学。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极大的违背了设计教学基本原则,削弱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当今社会,设计人才的培养对设计专业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提高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需要运用到的生产设备,学生在一门课程中如果不需要使用实体设施而是进行理论与思维的训练时,就能脱离工作室独立完成。而真正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是将教学项目融入到以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学当中,教学都是围绕工作室而进行的。在以项目为平台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中,与专家的合作中教师也会学到企业最先进的设计技术,在团队中大家的创新理念和设计也为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与企业中的专家接触,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教学中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能够了解到社会的真正需要。

时代在进步,工作室模式不可能一成不变,深化教学改革,使课程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室项目中接触社会企业中当下最流行的室内设计思路和技术,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较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言,有着巨大的教育优势。从自身而言,还有很大的提高发展空间,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这条路上,除了文中提到的“广泛化”、 “个人化”、 “专精化”外,还有更多的内容需要改革,被完善。

参考文献:

[1]储朝晖.社会需求是高校定位的终极指南[N].中国教育报,2010-05-20.

[2]王建柱.包豪斯―现代设计教育的根源[M].台北:台北市艺风堂出版社,2003.

上一篇: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下一篇:略论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