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策略

时间:2022-08-01 04:34:49

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策略

作为新闻传播媒介的县级电视台,它同样担负着传播新闻信息的重任。在我国广播电视系统中,它身处最基层,由于受到覆盖面和资金、技术、人才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往往出现力不从心的窘况:要么模仿中央及省市大台,邯郸学步,办不出自己的特色;要么采用会议+广告模式,远离广大受众;要么节目粗制滥造,提不起观众兴趣等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新闻信息传播的效果,也使得县级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县级电视台如何突破发展中的瓶颈,在新闻宣传中扬长避短,走出一条良性发展的个性化道路,这是当前及今后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 县级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县级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用“三多”“三少”来概括:

⒈会议新闻居多,舆论监督稿件偏少。作为县级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县级电视台担负着传达该县党和政府的声音,影响和引导舆论的使命。可以这样说,县委和县政府的一些重要会议及其所制定的政策,所形成的决议,直接关乎着该县的未来与发展,关乎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像这样关涉县计民生的重要会议新闻,县级电视台不仅要报道,而且应该整合力量,多角度,深挖掘,下气力报道好。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没有传播价值的会议、县领导的日常活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等被当做新闻,整天充斥于电视屏幕上。据调查,像此类没有传播价值或传播价值甚少的节目,占到新闻报道总数的90%左右,形成“白天领导干部开大会,晚上电视新闻开小会”的局面。电视新闻中会议成灾是好多县级电视台的通病。相反的,本地观众所关注的甚至议论纷纷的一些人和事,尤其是一些不正之风与腐败行为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报道,有时报道了,也是隔靴搔痒,草草了事。导致的结果是,本地观众远离了我们的电视,只好用手中的遥控器将电视画面转换到另外的频道。

⒉缺乏针对性的新闻报道多,具有实用价值,服务“三农”信息少。目前,我国一般县(市)的农村人口占80%左右,县级电视台理应面对广大农村受众市场,在“农”字上做足文章,即根据农时、农季、农民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向农村群众提供具体实用的致富信息和科学技术。但有些县级电视台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传播对象,节目定位模糊,播发的一些经济新闻脱离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科技新闻服务性差,实用性不强,降低了县级台在人们心中的信誉。

⒊模式化新闻多,高质量新闻稿件少。新闻姓“新”,即新闻的内容要新,时效要快,报道的形式也要求新求变。目前,我国大多数县级台都没有实现日播出,每周3档――4档的新闻设置,常使新闻成了旧闻。一些记者工作作风飘浮,不扎实,写出的新闻稿件蜻蜓点水,缺乏深度;一些记者思想因循守旧,不爱动脑筋,缺乏创新意识。在新闻报道中,常常爱套用一些固定模式和语言习惯,譬如,在语言上常常爱用“一道靓丽的风景”、“如是说”、“将ХΧΧ进行到底”等陈旧说词;报道会议,总离不了“县领导说”“县领导强调”“县领导指出”“县领导要求”等命令式的词语,让普通干部群众收看后很不舒服。在报道农业问题上,总是遵循着“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等套路,这些毫无新意的模式化新闻,在一定意义上主宰了编采人员的思维,使他们很难跳得出来,使得高质量新闻稿件匮乏,这也就成为在一年一度的省市及国家新闻评奖中,县级电视台很难获得大奖的原因之一。

二、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创新策略

⒈转变思想观念,把镜头留给基层群众

县级电视台的主要传播对象是县域内工作、生活在最基层的干部群众,而不是个别领导干部和少数利益相关的人,这是由电视这个大众传媒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电视新闻要把镜头对准基层和群众,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

首先,对于会议新闻要突出重点,对县四大班子召开的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会议要力争报道深、透。改变会议新闻越长越重要的观念,根据会议性质确定新闻长度,在少而精上下功夫。

其次,要改变电视新闻中新闻人物出现的比率,要让基层群众在电视屏幕上出现的频度远远大于领导干部。

再次,要从群众的视觉去发现新闻线索,挖掘新闻点。火热的现实生活有报道不完的新闻题材。只要记者能“沉下去”,长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就会发现大量的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以及与公共道德、法律相悖的不良现象。这些鲜活的新闻事实,会让观众觉得可亲可信,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与教育。这样的新闻报道,领导看了一定会高兴,群众看了一定会满意。

⒉搞好舆论监督,满足群众需要

我国电视媒体系统地持续不断地开展舆论监督是从央视“焦点访谈”开始的。这个产生于1994年的舆论监督节目刚刚一亮相,就引起广大电视观众的极大兴趣,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焦青天”。因其得到观众的喜爱,收视率一路攀高,且长盛不衰。

舆论监督之所以能在我国逐渐形成气候,这与宽松的政治氛围是分不开的。早在党的十三大报告就提出,“提高领导机关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让人民讨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强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报告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使用了“舆论监督”的概念,并赋予舆论监督广泛的意义,它不仅包括批评报道,而且包括对党务、的报道,对重大情况、重大事件的报道,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有了政策上的依据,并成为党赋予新闻业的重要任务。⑴

不可否认的是,县级电视台在舆论监督方面还是存在误区,总觉得“都是一个县的,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得罪了谁都不好”。于是,不敢触及敏感部门、敏感话题。即使硬着头皮试着批评了一下歪风邪气,也是浮光掠影,不深不透。当然,我们不是说所有的县级台和编采人员都是这样。可以说,绝大多数电视新闻工作者都是心怀正义,充满良知的。只是由于个别主管部门及其领导思想僵化,把批评报道看做是找茬,为工作抹黑,因此害怕批评,害怕舆论监督,不能把新闻与老百姓捆在一起,把新闻还给老百姓。

县级电视台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具有良好口碑,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发挥电视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加大批评报道力度,乃是一条必由之路。第一,主管部门及其领导要给县级台鼓气撑腰,对于所辖部门及其乡镇所存在的贪赃枉法、用公款吃喝等腐败现象和歪风邪气,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与批评,树立勤政廉政的政府形象;第二,县级电视台的主要负责人要本着“协助政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宗旨,广泛动员编采人员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并身先士卒的多策划、采制一些有影响的舆论监督节目;第三,为了保障舆论监督有效地进行,要把是否开展舆论监督当做考核编采人员工作绩效的一项指标;第四,县级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应该牢固树立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合法权益的思想,对于那些违反乡规民约、违法乱纪等丑恶现象和事件,要敢于进行大胆深入地报道。

⒊立足本土,彰显县域特色

县级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认识到由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相对不足为新闻宣传带来的种种限制,又要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有所创新和进步。笔者以为,县级电视台所具有的优势表现在:首先,我国幅员辽阔,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语言习惯;其次,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各县都在规划与打造自己的产业品牌,这就形成或正在形成新闻资源的独享性;再次,上级电视台对乡镇田间、街头巷尾那些不屑一顾的“乡土题材”,为县级电视台留下了有用的镜头;最后,县级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工作生活在基层群众的周围,有的还住在农村,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好人好事,奇闻轶事等他们最清楚。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条件,成为县级电视台彰显县域特色的制胜法宝。

县级电视台在进行经济新闻报道时,要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宏观走向、经济动态、特色产业、市场信息加以报道。例如,周至县电视台近几年紧紧围绕该县实施的农业“一带四基地”建设,即秦岭北麓十万亩杂果林带,绿色猕猴桃、苗木花卉、无公害蔬菜和瘦肉型猪四大基地建设,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报道,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经济新闻编采人员要懂得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报道规律和受众接受心理,尽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满足本县群众的知晓、认识、学习等需求。

科技新闻要体现服务性,要根据农时、农季,有针对性地向农村群众提供具体实用的致富信息、科学技术。在播种季节向农村群众推荐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在林果的栽植、扦插、嫁接季节,根据国内外市场行情和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向农村群众推荐具有市场竞争潜力的林果苗圃、插条、接穗,以及栽植、扦插、嫁接中的具体技术和最佳时间;在畜牧、家禽养殖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向农村群众介绍防病、灭病的实用技术;在农林牧渔产品的销售季节,向农村群众介绍国内外以及周边地区销售市场的行情等等。⑵同时,科技新闻还要讲究科学性,不仅报道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报道的态度也要有科学性。科技新闻有时离不开科技术语,但要讲求单纯性,一则新闻中采用一两个术语就行了,即便是一两个术语也要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解释,使其透彻明了,要让广大听众听得入耳入心。

社会新闻产生于社会生活的最底层。县级电视台的编采人员又先天的和社会生活最基层的群众整天在一起,这就决定了县级电视台在社会新闻报道上具有源源不断的鲜活题材。因此,记者要勤于观察,勤于访问,广交朋友,尽力将那些融信息、知识、审美、思想为一体的社会新闻呈现给观众,使人们在消遣娱乐的同时,既能获得信息、知识,又能陶冶情操。

⒋精心做好新闻报道策划,努力提高新闻报道质量

搞好新闻报道策划,是提高新闻媒体宣传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县级电视台与其他电视台争夺观众的需要。近几年来,周至电视台结合县上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大型新闻报道活动,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2005年9月26日到10月10日,周至县连续降雨,境内大小河流水位暴涨,多处决口,出现了5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县委、县政府紧急动员全县人民抗洪救灾。在这一宣传战役中,周至电视台各栏目积极配合,“云塔短波”栏目在台领导的统一策划、安排下,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报道方案,以黑(河)渭(河)交汇的尚村梁家村和沙河流经的马召镇猛进村重灾区为中心,集中报道了市县各级领导冒雨深入一线检查灾情,指挥军、民抗洪抢险的动人事迹;宣传了广大干部群众日夜护堤与洪魔斗争的顽强精神,报道各地灾情以及灾后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开展自救的工作作风,共播出连续报道10期,该栏目组被市县评为抗洪救灾先进集体。2007年,国家大搞新农村建设,“云塔短波”栏目编采人员深入到农村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又组织策划了《终南古镇新气象》《党旗映红大庄寨》等系列报道,从新产业、新村镇,新生活、新农民、新组织、新机制等六方面的巨大变化反映了农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风貌和取得的骄人成绩。节目播出后反响大,效果好。

综观我国目前电视新闻媒体,内容城市化、都市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开办对农节目的电视台只有总数的1%,而且节目播出时长、分布时段和都市节目相比,简直是昙花一现。”⑶越是这样,县级电视台的责任就更加重大。县级电视台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是农村人口,这种天然的优势决定了县级台必须走服务于“三农”的道路。从根本上讲,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农业问题,或是经济问题,而是新时期执政党面临的最大的社会与政治问题。” ⑷

如果县级台认识不到这一点,只想到自己与上级台相比所存在的局限,一味抱残守缺,不思进取,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迟早会被淘汰出局。正确的做法是:扬长避短,不断创新,走特色化道路,这样才能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⑴王强华、魏永征主编:《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7页

⑵靳新平、李聚强:《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声屏经纬》,2004年第2期

⑶胡黎红:《电视与农村发展问题探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⑷张明:《略论党报“三农”报道》,《新闻知识》,2008年第4期

(作者单位:周至县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武侠明星云集 演绎功夫传奇 下一篇:新闻业务类课程怎样进行实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