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农村公厕规划与建设的要点

时间:2022-08-01 04:00:26

探讨新农村公厕规划与建设的要点

摘要:目前村镇规划建设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城镇规划工作经验,主要阐述了农村公厕的规划与建设实施的一些要求。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公厕规划设计;建设

近年来,随着当前村镇规划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人口的流动使公共厕所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近几年来特别是新的乡镇社区、城郊结合部农村地区的用厕矛盾,使农村公厕建设势在必行。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方法,缓解用厕难矛盾,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农村公厕的规划与建设实施要求如下:

1、规划选址的要求

(1)在农村地区的广场、集贸市场等人口较集中区域应建设公共厕所,方便使用。(2)农村公厕应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存雨水,无地质危险地段,方便使用者到达,便于管理的位置。(3)与饮食食品行业、托幼儿机构和集中式供水点的距离应在50m以上,应选择便于维护、出粪及清渣位置。(4)农村公厕宜安排在所服务区域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 (5)农村公厕建筑面积应根据服务人口及区域性质确定。设置密度宜为2~3座/km2,服务人口宜为500~1000人/座,建筑面积宜为30m2~70m2,有条件的地方宜设置工具间,面积3m2~5m2,流动人口多、旅游沿线区域取上限。

2、设计建设基本要求

(1)农村公厕应具备水冲条件,并且节水防冻,建筑外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2)农村公厕内应设置独立便器,有条件的地方小便器宜采用独立半挂式便斗。(3)农村公厕内女厕面积应大于男厕,男女蹲位比例宜为2:3。(4)农村公厕建筑室内净高宜为3.5~4.0m,(设天窗时可适当降低室内净高)。室内地坪标高应高于室外地坪0.15m以上。(5)农村公厕内厕位不应暴露于厕所外视线内,厕位之间应设置隔板,宜设置厕间门,高度自厕位地面算起应不低于1.2m;独立小便器站位应有隔板,高度宜为0.6m,下沿距地面应小于0.6m,上沿距地面应大于1.2m。(6)内饰材料应光滑、防渗、坚固、耐腐、易洁。(7)地面应防滑、防渗,坡度宜为0.01~0.015,并设置排水沟或地漏排除洗刷废水。(8)农村公厕的通风、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比应不小于1:8,当墙侧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宜增设天窗。(9)农村公厕每个大便位换气量不小于40m3/h,每个小便位不小于20m3/h,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在完全机械通风的情况下,换气频率要达到3次/h以上。(10)每个大便厕位尺寸应为:长1.00m~1.50m,宽0.85m~1.20m,独立小便器间距应为0.80m。单排蹲位通道宽度≥1.3m,双排蹲位通道宽度≥1.5m。(11)蹲便器内缘距后墙距离≥0.25m。(12)农村公厕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及无障碍厕位,每座公厕至少设置一个无障碍厕位,并安排在出入方便的位置。(13)农村公厕应有防蝇、防蚊设施,通风口室外的开口处应设置网孔≤1mm的纱窗,排水沟通至室外的开口处应设置防鼠铁篦。

3、做好粪便收集处理,具体要求如下

(1)农村公厕粪便收集处理应使用三格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在建筑上应做到密闭、有盖、不渗漏,防止污染地下水。

(2)粪便处理设施距离取水构筑物≥50m,三格化粪池壁距其它建筑物≥5m,并不应影响建筑物基础。

(3)三格化粪池或沼气池的检查井、出粪口不应设在低洼处。

(4)化粪池排水管的坡度应保证废液顺利排出。

(5)三格化粪池的总容积应按下式计算:W=(1.3anN+365V)/Cn

式中:W ― 化粪池(三格化粪池) 总容积(m3);

an―人一年粪尿积蓄量(m3),取0.55~0.79;

N―每日使用该厕所的人数;

1.3―化粪池的预备容积系数;

Cn―一年中化粪池清除次数;

V―每日用水量(m3)。

(6)农村公厕化粪池第三格或沼气池的粪液、沼液,应优先考虑采用直排市政污水管网的方式,与其他生活污水一同处理后达标排放,粪渣应定期清淘,进行无害化处理。

4、其他要求

(1)在农村公厕服务范围内应设置明显的引导牌,样式与设置应符合市管理部门要求。

(2)在农村公厕建筑外墙上应设置明显标志和标识,图形符号应符合GB/T 10001.1-2000的要求。

5、竣工验收要求

(1)公厕竣工后由市政、爱卫会组织验收。

(2)验收材料:平面图、村镇厕所规划图、档案目录表、工程验收单、工程预决算材料、坐标方位、厕所照片(新建或改造前后内外各两张,洗手池、大小便器、无障碍间五张)。公厕运行管理制度(管理责任人、作业责任人、相关制度、运行维护经费承诺书)。

(3)公厕验收合格,材料齐全,拨付工程尾款。

以上五点要求是对农村公厕建设过程中的简要总结,以促进农村公厕的建设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并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积累一定的经验,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探讨数字化测绘技术如何应用于小城镇地籍测量... 下一篇:探析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