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

时间:2022-08-01 02:51:51

互动式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师生互动气氛异常活跃的背后,互动方式上仍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多师生间的机械互动,少生生间互动;多认知互动,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互动和行为互动;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多“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多边形互动。那么,如何构造充满生命互动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呢?笔者结合课改实践谈几点思考,供同行商榷。

一、师生互动,构筑自由对话平台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是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的过程,是一种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使学生在与教师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让学生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快乐,建立起自信和产生进一步对话的愿望。另一方面,教师可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这样一来,师生间人为的界限消除了,进入了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具有无限包容性的、奇妙的境界,师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展现。

二、生生互动,让思维在共振中引发

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体现,它既有行为的互动,又有思维的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传递,是构建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因为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维,这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平等交谈的机会,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在互动中,学生可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例如,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我先布置学生回家收集资料,并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上课时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提高了能力。

三、情知互促,让智慧负载着情感

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很关注他人对他们的欣赏和肯定。学生在家与父母相处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少,这个年龄学生变得很少或不愿与父母沟通,心理失去了平衡,迫切需要在社会、学校获得情感的补偿。为此,教师在教学上要狠下工夫,精心计划,为学生搭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以便情感得到充分的宣泄,从而消除他们内心的孤独和恐惧。如教学中,教师滑稽的动作,幽默诙谐的语言,抑扬顿挫的演讲,手舞足蹈的比划,都会让学生沉浸在轻松快活的氛围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容易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产生对问题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以学生情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依据,努力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感情,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上石灰石的利用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渗透、激感:①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耀眼的白光引起学生的惊奇感,再联系玻璃器皿、铜器灼烧时的颜色,激发学生求知欲望。②结合实际生活中礼花的发展、燃放,讲解相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既有趣又有用,从而产生学好化学的愿望。教材中的情感点很多,只要善于挖掘,充分利用,就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动态生成,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

“新基础教育观”认为,一堂课的丰富性大多源于它本身的生成性,亦即在课的进行过程中会生成一些即发的、非预期的教育性因素。如果我们能够对课堂中的生成性加以把持与整合,就可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影响。同时,对教师来说,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成性,无疑会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更加热情,更加投入。因此,教师要更好地把握课堂,更好地发挥教学机智。如开设葡萄糖的性质探究实验时,学生进行如下操作:在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滴加5%硫酸铜溶液4~5滴,混匀,生成蓝色Cu(OH)2沉淀。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几滴10%的葡萄糖溶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时一部分学生没有观察到红色沉淀,却观察到了黑色沉淀或绛紫色的沉淀,学生感到很惊讶,这时教师应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黑色沉淀或绛紫色的沉淀的原因是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了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的,混杂在红色的氧化亚铜中,氧化铜较多呈现黑色,氧化铜较少呈显绛紫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五、互评交流,让智慧得到发展

智慧是由智力、知识、能力、意志、情感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是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和自然,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评价是发展师生智慧的有效途径。因此,化学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师评、生评、自评等多种开放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参与的状态、参与的广度、参与的时间、参与的方式、参与的品质、参与的效果等。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评价,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形式多样化,其中生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它强调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学生参与并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唤醒学生创新的灵动和生成的灵感,鼓舞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在师、生、物、情、境的相互作用中,学生获得的是关爱、机会、信心、帮助……教师获得的是回应、提升、成就、享受……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收获、欢乐、信心和生命的自由成长。

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其中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前提,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手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是关键,但在化学教学中仅仅关注这几个方面是不够的,还有待于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上一篇:赤峰市区居民休闲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谈高三词汇复习情境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