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研究

时间:2022-08-01 02:24:54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研究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依赖着自身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等诸多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线网规模的增大和完善,轨道交通换乘的问题日益突出,换乘站的选型和内部的设施配置越来越成为影响乘客出行水平的一个大问题。因此,找出轨道交通换乘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站;交通组织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出行次数与出行距离大幅增加,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长,交通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大城市选择发展大运量、低污染的轨道交通,并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因此轨道交通换乘问题亟需解决。

1.轨道交通换乘型式分析

1.1. 按换乘方式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是指出行者为到达目的地,进行轨道交通间的换乘或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一种行为活动。根据乘客换乘的客流组织方式,可将车站换乘方式分为站台直接换乘、站厅换乘和通道换乘。

⑴站台直接换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指两条不同线路的站线分设在同一个站台的两侧,乘客可在同一站台由甲线换乘到以乙线,即同站台换乘。另一种站台直接换乘是指乘客由一个车站的站台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直接换乘到另一个车站的站台。站台直接换乘的换乘线路最短,没有换乘高度的损失,乘客换乘非常方便,如工程条件许可,应积极采用。

⑵站厅换乘是设置两线或多线的共用站厅,或者相互连通形成统一的换乘大厅,乘客下车后,无论是出站还是换乘,都必须经过站厅,再根据导向标志出站或进入另一个站台继续乘车,这种换乘方式有利于各条线路分期修建、分期建成。

(3)通道换乘在两线交叉处,车站站台相互分开,用通道和楼梯将两站台之间连接起来,供乘客换乘。这种换乘方式最有利于两条线工程分期实施,预留工程量最少,后期线路位置调整的灵活性大。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换乘方式会给乘客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1.2. 按车站站位关系划分

换乘站的相交布置是由于线路上下相交呈一定的角度形成的换乘形式。根据站台交汇的部位不同进一步分为“十”字形、“T”字形、“L”字形等基本形式。

⑴“十”字型换乘

“十”字型换乘从平面上看为两车站站台中间部分上下相交,交汇点大约位于车站中间,到达两端距离基本均等,可以形成公用站厅。从换乘角度来说,“十”字型在相交换乘的换乘型式中,换乘距离最短,换乘量大,是最为合理的换乘形式。

⑵“T”型换乘

“T”型换乘从平面上看为一条线路车站站台端部与另一条线路车站站台中部相交,亦可形成公用站厅。由于“T”型换乘方式可选用站台之间直接换乘、站厅换乘或两者结合,但在两线的结合部位易形成人流交通瓶颈。

(3) “L”型换乘

“L”型换乘从平面上看为两车站站台末端相交,可合用站厅,地下站一般采用“岛一岛”组合,预留工程量小,和“T”型换乘一样在换乘站台的端部由于人流比较集中,布置不便。

2.轨道交通换乘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2.1 换乘设施问题

(1)换乘时间过长

换乘时间过长是由于换乘形式设置不合理或设施布局的通行能力不足,影响乘客换乘的通畅性和舒适性。

(2)换乘距离不平衡

一个完善的换乘站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技术性因素,往往还要考虑到人文的背景。一些换乘车站的单向换乘通道设计目的是减少客流在走行中的相互干扰,提高换乘速度和流量,但在设计中有时往往只对换乘的平均距离进行考虑,却忽略了同方向来回换乘距离的不平衡,导致了两个方向的来回距离有较大的差异。

(3)部分换乘设施面积不足

换乘设施面积不足易造成乘客拥挤、环境质量差,严重影响换乘的舒适性和效率,破坏换乘组织的协调性。换乘设施包括电梯、楼梯、通道等一系列设备。目前由于换乘楼梯、通道等设施能力不足,导致高峰客流拥堵的现象时有发生。

2.2 换乘组织问题

(1)与其它交通的衔接不匹配

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网络,因此轨道交通需要常规公交为其集散客流。在客流高峰时段,常规公交拥挤、紧张,为车站集散客流的服务能力降低;而轨道交通上、下车高峰的密集客流又急需要大量的常规公交车辆来集散,这种运量的供需矛盾会造成车站附近地区交通的紧张和滞塞。

(2)换乘站方式选择不合理

目前在我国已建成的轨道交通车站换乘中较多采用通道换乘方式,这主要是因为两条线路在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车站间的换乘。这种换乘方式由于乘客走行距离长,给换乘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在许多地方已经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造成的后果是既影响了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等特性的发挥,又不利于整个城市公交的效率提高,影响将是长远的。

(3)各种换乘设施通行能力不协调

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的协调,要求各环节的客运设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只有当各换乘环节的客运设备及组织能及时地“消化、吸收”换乘的客流,才能实现不同线路相互间的协调换乘。通常存在的问题是设施间空间距离过大,地上、地下换乘不便,步行时间长,绕行现象严重等。

2.3 解决对策

为了解决换乘问题,在规划工作时要考虑周全,稳定线网,国外的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往往遵循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车站和线路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另外要对现状换乘客流做进一步的调查,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车站修正换乘客流系数和高峰小时系数。针对具体的换乘问题修正客流的方向不均衡系数,使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设施配置更加合理。考虑到换乘站本身的功能及服务对象,应从乘客的角度出发,对换乘站进行功能评价,使换乘站的可达性、便捷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达到最优状态,提高轨道交通的整体服务水平。

3.结论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的客流在数量和比例上都呈上升趋势,换乘站的选型和内部配置如果不合理的话,就会造成站内拥堵现象的发生,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的产生。因此,找出现阶段我国轨道交通换乘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学军,地铁换乘行为及换乘站布置选型[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8),30-33

2.周立新、李英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换乘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4),43-46

3.王蓉蓉,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1作者简介:唐珂(1988-)女,汉族,山东单县人,长安大学公路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2作者简介:穆哲(1987—),男,汉族,陕西咸阳人,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建筑施工中地板砖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式浅议 下一篇:浅述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