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08-01 02:14:47

对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

摘要:近些来年,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有了高要求。作者根据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对民用建筑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工序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with high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nalyzes the civil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problem.

Key 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cess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事,特别是住宅工程质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建筑工程质量低劣,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质量事故隐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只有严抓工程质量管理,才能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

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特点是由工程的特点决定的。工程项目的特点为单件性、产品的独特性、生产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等。因此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可归结为:

①影响因素多

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受项目决策、设计、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施工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直接以及间接影响,还受到气候、地理、地区资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②质量波动大

工程项目无法根据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进行批量生产,而且一般在露天环境下生产,无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质量波动大。

③ 质量变异大

工程项目的生产强调协调性、连续性以及总体性,任何—个环节、一个因素出现问题,均会使整个工程项目系统受到影响,产生质量变异,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受到损害,甚至出现质量事故。

④质量隐蔽性

工程项目生产的协调性同样造成生产过程中上一工序的生产结果为下一工序所掩盖,产生隐蔽工程,导致工程项目竣工后的终检验收带有一定的困难。应该及时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并加强工序的质量管理,不能在事后仅凭经验直觉判断。

⑤终检的局限性

建筑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一般工业产品那样依靠终检来判断产品质量,或将产品拆卸、解体来检查其内在的质量,或对不合格零部件可以更换。而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无法进行工程内在质量的检验,发现隐蔽的质量缺陷。因此。工程项目的终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工程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⑥意义重大

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仅有经济意义—投入是否能带来利润,还有社会意义—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⑦受投资和进度的制约

质量、投资、进度控制是工程的三大目标控制,相互制约又相互统一,项目的质量不是独立的,它受投资和进度的影响,所以在控制项目质量时,一定要考虑投资和进度对质量的影响。

3、建筑施工材料检验方法控制

3.1施工材料检验方法

施工材料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及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来源灵活掌握,在实践中常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根据工程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用途、来源及质量保证资料的具体情况,质量工程师可决定质量检验工作的深度,通常可按下列情况掌握:①免检(免去检验的过程)。适用于已有足够的质量保证资料的一般材料,以及实践证明质量长期稳定、且质量保证资料齐全的材料。一般建筑企业很少对材料和半成品免检。②抽检泼照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检验)。适用于对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材料标记不清或怀疑材料质量有问题;以及由工程材料重要程度决定应进行一定比例的试验,或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控制可靠性的材料。③全部检验(逐次逐数的检验)。适用于重要工程或虽非重要工程但属关键性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以及为了确保工程适用性和安全可靠性要求而对材料质量有严格要求时。对于材料质量抽检的取样必须有代表性,即所采取样品的质量应能代表该批材料的质量。在采取试样时,必须按规定的部位、数量及采选的操作要求进行。

3.2 施工材料检验制度

3.2.1 检验制度建立的依据

招标图纸及技术说明书。按照国际惯例,材料设备是由承包商定货。定什么样的货,选什么样的设备,主要依据工程招标的技术说明书。但是,承包商从降低成本、节省工程造价的角度出发,希望选用较便宜的机械设备。如果不依据有关说明书来确定相应的检验制度,就可能造成工程质量的低劣。因而必须本着一切材料符合合同规定的相应品级来确定检验制度。

3.2.2质量检验度

质量检验制度应包括以下要点:对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砖、焊条等结构材料,应出具出厂证明或检验单,并提供厂家的情况,严禁使用非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经质量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对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等,要监督检验人员做好配合比并按规定制作试块进行检验。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按有关规定作抽样检查。对预加工厂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应由生产厂家提供出厂合格证明,必要时可作抽样检查。对新材料、新构件,要经过技术鉴定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在以上检验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质量工程师应立即吩咐停用或采取补救措施。

4、建筑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序就是人、机、料、法和环境对产品(工程)质量起综合作用的过程。工序质量控制是管理者把工序质量检验反馈来的关于工程产品性能特征的各方面质量数据进行分析,而后针对存在的差异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尽量消除这些差异,使质量达到要求,并保持稳定的调节管理过程。

4.1 工序质量控制内容

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点。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从直观来看是按工序控制的目的来控制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即控制其分散程度同时还要控制特性值波动的中心位置。由于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和中心值,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是对工序因素的控制,特别是对主导因素的控制。实践证明控制住了主导因素,工序就能稳定,继而保证工程质量,所以工序质量控制的核心也就是管因素、管过程,并不单纯的是管结果。为此: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将活动条件的主要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进来,使它们处于受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4.2工序质量控制原则和步骤

工序质量控制实际上是通过对工程产品的一部分(子样)的统计性质来判断总体的性质,进而对工序实行控制。其控制的原则步骤为:描绘工作,对通过有关途径和手段搜集来的质量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利用有关图表并借助必要的统计特征数,把数据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分析工作,对经过整理、归纳得到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即分析其波动的倾向、趋势和影响这种波动的原因。推断工作,根据子样对母体所遵循的规律进行推测性的判断,并据此预测母体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是最有意义的—项工作。但在做推断工作时,必须注意子样与其所代表的母体基本条件不应有所改变。处理工作,根据对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判断及原因分析,决定采取相应的对策办法,来限制异常性原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君伦.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与对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苏振民.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手册,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3]杜训.陆惠民.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虚拟地理环境理论探索 下一篇:免振捣自流平混凝土配制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