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机械化深松技术的推广应用

时间:2022-08-01 12:32:33

如何推进机械化深松技术的推广应用

摘要:近年来,由于农民过量的施用化肥,造成土壤结块,水土流失,使粮食产量上不去,一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因此,要想提高粮食产量,应积极推广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机械化深松技术;优势;作业要求;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66-1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指在不打乱原有土壤结构的前提下,利用农业机械进行土壤松动,创造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的一种耕作技术,实施机械化深松的目的是打破土壤犁底层,增加雨水在土壤中的入渗速度和数量,减少水分的地表径流和蒸发。由于作业过程只松土,不翻土,机械深松后使土壤耕层不乱,动土量比较少,因此,尤其适用于黑土层浅、不宜耕翻的地块。深松作业作为旱作节水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已得到各地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广泛认可。

1 深松作业的主要优势

土壤是作物生长发育的根本,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核心因素。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的是利用机械、畜力进行连年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这种耕作往往导致土壤的耕层变薄,土壤板结程度加重、阻力增大,犁底层土壤硬度增加,阻碍了水、气的上下贯通以及降水在土壤中的下渗积累,进而加剧了土壤干旱现象的发生。传统耕作模式严重翻动土壤,使土壤中蚯蚓等各种有益微生物大量减少,破坏了土壤的毛细管,土壤养分的输送在一定程度上受阻。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对水、肥、气、热等条件的需求。因此,大力推广机械深松为主导的种植模式,是促进农业稳步发展的重要环节。

1.1 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 机械深松作业的深度一般为25-35cm,是传统耕作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深度,因此,机械深松能有效打破长期以来传统耕作形成的坚硬犁底层,防止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土壤的透水、透气能力,实践表明:与未深松地块相比较,深松作业可增加土壤蓄水165-330m2/hm2。深松后地块的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且水分趋于平衡,保持在32.5%,而未深松地块土壤的含水量基本保持不变,并且深度10-20 cm处的土壤含水量比未深松地块含水量下降快,且这种变化随着时间的增加愈加明显。

1.2 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机械深松作业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深松后,土壤的体积密度非常适于作物生长发育,一般为1.2-1.3g/cm2,有效促进作物根系的深扎;深度为0-20的平均土壤含水量较传统耕作增加2.3-7.2%,能够达到天旱地不旱,播种保全苗的农业生产目的;深松后,土壤的渗水流速度提高了5-10倍,能有效接纳100以上的降水且不在地表形成面积水或径流,使降水快速下渗,形成巨大土壤水库并保存在0-150土层中,能够做到伏雨、冬雪春用、旱用,确保播种时期的土壤墒情,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丰富的水资源供给。机械深松技术适应于各种土壤,在中低产田上的作业效果尤为明显。另外,对半干旱地块、盐碱地块及草场实施机械深松作业能够有效排涝、排出盐碱,为耕层较浅地区或草场的土壤改良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四平、白城等地区的实践证明,采用深松作业既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又能增加粮食单产。

2 机械深松作业的要求

2.1 深松时间 深松作业多应用于旱田的整地,既是作为秋季耕作的主要措施,也可用于春播前的耕地,秋季深松一般3-4年进行一次,能够有效促进秋冬雨雪的储存。春季深松,需进行起垄时要注意及时镇压,以防跑墒。

2.2 深松深度 进行机械深松需要因地制宜,目的是打破土壤犁底层,因此,深松的深度为25-35,因为这个层次的土壤阻力较大且犁底层较厚,传统作业方式很难达到整地的目的,应采用深松铲与浅松铲相结合的模式对土壤进行深松整地,分层打破犁底层,以保持耕层土壤适宜的松紧度和创造合理的耕层。薄土层和沙土层不宜深松。

2.3 深松方式 深松一般分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两种类型。全方位深松的深松深度是25-30;间隔深松多采用凿式深松铲作业创造虚实结合的耕层构造。进行深松时要注意结合农作物的轮作制度,合理选择深松年份与茬口。

2.4 深松质量 深松作业要求深度、行距要一致,各行的深度误差为2,不得有重复或漏松现象;深松行距为35,深松后的裂沟要及时合墒弥平。

2.5 作业机具 深松机具可分为单机和联合作业机两个类型,使用时要与作业机具配套,一般要求以36千瓦以上拖拉机为动力,配置相应深松机具进行。深松机从方式上可分为全方位深层机和间隔深松机,可按照农业要求使用,最好采用深松联合整地机一次性完成深松作业,并达到待播状态。由于深松机独特的部件结构特性,其工作阻力显著小于铧式犁耕翻(降幅达1/3)。

3 注意事项

进行深松作业前,首先观察土壤墒情、耕层质地情况再确定耕层深厚,耕层内无树根、石头等硬物质的地块深松深度宜深些,否则应浅些;若地块的含水量比较高,且土壤粘重时,不宜进行深松作业,以防出现坚硬干结的垄条而无法进行耕作;机具作业入土时应随机车进入土;机车进行中不得急转弯和倒车,以防损坏机具。

作者简介:周辉(1965-),女,吉林舒兰人,吉林省舒兰市农机监理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技术推广。

上一篇:吉林省玉米收获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下一篇:调整思路 积极引导 促进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