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研讨型教学模式改革

时间:2022-08-01 12:19:58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研讨型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测控系统原理设计课程是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重要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文在分析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学科竞赛与创新项目联合推动的研讨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并且详细介绍了教改实施过程采用的具体措施、方法。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研讨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84-02

一、前言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是高校测控技术仪器专业最重要的综合性课程之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工业测控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必要知识架构、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如何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启发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细致分析了“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一种学科竞赛与创新项目联合推动的研讨型教学模式。

二、课程授课现状分析

为了促进“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的建设和发展,笔者细致剖析了该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输入输出通道技术、单片机接口技术、测量数据处理技术、数字PID控制技术、抗干扰技术等专题内容,几乎涵盖了工业测控系统设计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基础知识。然而,具体到每一专题的教学内容上,大多还是以传统、经典的设计理论知识为主,能彰显时代背景的、先进的工业测控系统设计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如先进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总线技术、物联网测控技术、虚拟仪器等。

2.教学案例不能很好地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由于课堂教学案例常以教材或相关教参中的传统案例为,案例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导致学生对案例背景了解不充分,无法最大程度调动学习兴趣。

3.课程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限制了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参与性,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的深入理解。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近几年,天津工业大学对学生学科竞赛、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非常重视,大力提倡并创造条件让本科在校生参与到师生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和教师的科研、创新项目中。为了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的课堂、试验、实践教学,在“巩固基础、强化特色、突出实践、与时俱进”的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学科竞赛与创新项目联合推动的研讨型教学模式。

三、研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研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核心环节在于“研讨”的开展,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授课内容和研讨案例的选择;其二是课堂、试验、实践教学环节研讨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有主动的倾向性,特别突出工业测控系统设计中出现的新的设计理念、理论和方法。教学案例是综合性、设计型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此次课程教学改革在案例的选择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案例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同时还要保证为测控系统设计领域新的发展趋势、新的技术等服务,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才能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兴趣。(2)案例涉及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要与课程教学大纲、内容紧密相关。(3)案例应具有很好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包含从设计方案论证、技术路线选择到具体设计实施、试验测试,这样的案例才能更好地衔接课程中各章节的知识。(4)案例涉及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避免过于前沿而增加学生学习、理解难度。基于上述考虑,案例主要在专业学生学科竞赛、优秀毕业设计、创新设计和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科研项目中选择,因为这些案例大多来自于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学生比较了解和熟悉,同时案例又具备很好的完整性和综合性,符合课程案例选择的要求。案例选择确定后,课程组教师和专业优秀学生代表一起将案例的详细方案、实施环节、设计文件、样机制作等细致整理。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并不需要负责课堂教学内容的所有知识细节,而是采用一种“引导式”、“研讨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作为案例的设计者进行必要的知识学习,而教师则着重介绍重要的理论知识细节,着眼于理论联系实际过程的重点环节、难点环节,真正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上述分析,在课程教学中开展了以下工作:

1.针对课程大纲所要求的讲授内容,整理近几年测控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创新设计中有关测控电路、单片机嵌入式测控系统、物联网测控系统设计中取得的成果,提炼出适合于课程每个专题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案例,确保案例与相应专题的重点、难点、实际应用的知识点结合紧密,完成了每个案例相关设计文档及课程的电子课件、讲义等工作。

2.组织系室教师和专业优秀学生代表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基于Proteus、Multisim、LabVIEW等平台制作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学习仿真案例库,并且重点制作了一些用于课堂和实验实践教学的样机,如基于AVR单片机的数控机床主轴温升监测系统、基于ARM单片机的便携式脉搏测量仪、智能鱼缸、语音台灯、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智能零件存储柜、基于Arduino系统的玩具气垫船控制系统等。

3.利用实验室新购置的CDAQ、PXI、myRIO等高性能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设备平台,结合教师在虚拟仪器工业测控系统设计开发项目中的科研成果,提炼出适合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案例,并且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设计几款工业过程信号采集、分析、处理与过程控制软件,完成了相关教学文档资料、课件等的设计制作。

4.授课环节采用了“引导式”、“研讨型”的授课模式,授课教师针对课程的每个专题内容,以解决所选案例的某个或某些问题作为出发点,逐渐引导和启发学生深入了解每个专题的重点、难点知识和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学生则成为案例设计工作的发起者或参与者,组成若干设计团队,通过研讨针对设计问题,明确技术路线和需要学习并掌握的理论、知识,并且利用课后时间或实验实践课堂验证团队的设计方案,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建立测控系统设计的知识架构,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上提出的以学科竞赛与创新项目联合推动的“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研讨型教学改革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在新的学科竞赛和创新设计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系统性、持续性的工程,需要不断大胆创新、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诉求,课程的建设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志刚.CDIO工程教学模式下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96-97.

[2]戴蓉,赵燕,胡剑,黄安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82-84.

[3]冯旭哲,陈建云,明德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86-88.

[4]隋修武,李大鹏,刘薇,张宏杰,桑宏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才智,2015,(34):5-6.

[5]隋修武,李大鹏,张宏杰,李雅峰.基于“课程群建设”及“浸润式实践”的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田[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140-141.

上一篇: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下一篇:解读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与价值观树立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