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你关注情境创设了吗?

时间:2022-07-31 11:02:26

生物教学,你关注情境创设了吗?

一、不是公开课,还需要情境创设吗?

一提起“情境”,许多老师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认为是在公开课时才用的。日常教学中学生课前要做预习案,课上主要是交流讨论,似乎“情境”就用不着了。

我们首先要弄清究竟什么是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情境是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创设情境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当学习者运用内存的知识储备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就会产生的一种认知上的“不平衡”,而进入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这是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基础。因此,不管什么课,上课之前的情境创设是必要的。一个好的情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带领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情境创设手段多元化时,我们该追求什么?

在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很少有教师在公开课上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式真的“老土”了吗?还是这样太没有“看头”了?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我们该要的呢?

我认为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教学服务,因此,我们该追求真正的“情境”。有时三言两语的情境描述或提问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就无须复杂的多媒体课件。那些不需要经过学生思考或思考价值很低的情境,哪怕用再绚丽的画面来点缀装饰,也无法点燃学生心中的探究欲望之火,自然也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创设,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分散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判断能否形成真正的“情境”,不在于问题提供方式差异之分和氛围营造的简单华丽之别,而应归根为本质上有无刺激和引起学习主体主动作出反应,并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境界,这才是关键所在。

例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节,前面刚学过《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本节课本上第一部分就是分析资料“屎壳郎出国”。因此这节的情境创设就不用画蛇添足地再来一份某种生物影响环境的资料让学生分析了,简单地复习一下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过渡:环境中各种因素都能影响生物的生存,那么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吗?让学生带着困惑阅读课本上的资料分析,顺理成章地进入新课学习。

三、我们怎样把握学生认知冲突的临界点?

我们在围绕某一知识点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而且要深入关注他们对该知识点的兴趣程度和知识储备情况,以及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深入琢磨学生的真实感受,努力把握学生心理的真实起点,才能彻底改变以往的“从角出发,将自认为生活化、趣味化的素材予以强化创设;为情境创设而创设,使情境创设成为一种摆设;不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心理需求,大而统地进行情境创设”的现象,才能走出教师因对学生认知冲突临界点把握不准而致的系列误区。

比如,在《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中,对“脑和脊髓”这一课时的情境创设,有的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火灾、地震时的图片和资料,放完视频教师话锋一转:我们在遇到危险时,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保护头部?几分钟的视频只为了让学生想象如果发生危险时,人们会首先保护自己的哪个部位,这个视频就用得没有意义了,它不仅不能给本节创设一个较好的情境,而且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因为提问时一部分学生还沉浸在灾难画面中,完全跟不上老师的思维。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失败的。我对这一节课的情境进行了尝试,发现最好的方案是教师用语言描述:如果发生地震,你找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应该采取什么姿势保护自己?因为近几年自然灾害比较多,学生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所以能积极参与,我让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追问:为什么要抱头?引出“脑很重要”,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它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再如,《合理的膳食》教学情境,教师往往采用某些瘦弱的发育不良的孩子图片,出示图片后,引导学生说出:儿童缺乏营养,就会出现生长不良的症状。长得瘦弱和营养不良是很容易画上等号的,所以这个情境在学生的心里引起的触动是较小的。我认为利用“肥胖的小孩可能是营养不良”这一医学论断来创设一个情境:小明是一个胖胖的男孩,但医生给他的诊断是“营养不良”,妈妈很不明白,小明最爱吃肉了,怎么会营养不良呢?学生也非常困惑,然后给出医生的解释:小孩挑食引起体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会影响脂肪的代谢,造成肥胖。肥胖也能和营养不良挂上钩,学生一般是认识不到的,这种认知与现实的“不平衡”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简洁明了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这些能真正引起学生展开思维的情境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重点、难点,找准“支点”,创设情境,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让学生高质量地参与学习,真正发挥情境的作用。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初探 下一篇:口诀记忆在生物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