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相关政策扶持地方经济发展

时间:2022-07-31 10:58:39

发展相关政策扶持地方经济发展

一、苏区地方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一)总体发展水平有所降低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结构上存在不合理之处,产业基础相对较差,群众收入普遍不高,发展缺少后劲。

(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由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导致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普遍偏低。对外通道明显不足,部分的苏区县依旧处于“三无”的尴尬境地——无高速、无铁路、无国道。电业发展跟不上时代,水利设施建设普遍存在老化现象;农业基础设施依然处于薄弱状态,无法有效地抵抗自然灾害,水土流失严重,难以治理。

(三)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出现了缓慢现象

文化、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需求。城市企业职工退休金、低保远远低于福建平均水平,农村低保覆盖面积交底,养老覆盖率无法提升。

(四)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县乡财政面临困难

大部分的苏区县仅仅依靠支付的转移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导致财政收支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公益事业无法办,组织运转寸步难行。

二、苏区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在当前的苏区发展中,实体经济可以说是命脉所在,可以说,实体经济兴,这苏区兴:

(一)将振兴发函苏区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上,创造良好的实体经济发展的正常环境。可以建议国家发改委做好牵头作用,针对苏区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出台具有系统化、整体性的《关于加快振兴发展原中央苏区的若干意见》发展战略规划。

(二)做好传统型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升级转型,做好实体经济结构方面的优化与调整。吸引大企业到苏区投资,并且积极鼓励与支持苏区建立本地龙头型企业。可以将江西赣州作为枯竭型的城市试点以及循环经济的试点处;将电子信息与通信终端科研基地设置在吉安。

(三)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让其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做好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与完善,以此来增强支撑力,确保原本对苏区经济发展产生制约作用的瓶颈得以突破。在交通方面,可以接受沿海等发到地区是、辐射性的带动,以此来促进苏区新技术的开发以及产业转移能力的承接。在能源方面,需要将电网结构尽快地完善;在水利方面,应当尽量争取中央财政上的资金投入力度,避免地方配套资金比例的上升。

(四)夯实经济实体的发展,就需要引进人才,做好环境的优化以及机制的创新。积极鼓励地方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对投资环境加以优化、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以此来加大返乡的就业率、创业率支持苏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大理发展。不断地创新机制,做好高端人才的柔性引进。对于贴近边远艰苦的地区,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建立东部地区、国家部委和企事业单位与原中央苏区干部双向挂职、任职交流机制。

(五)发展具有苏区特色的实体经济,因地制宜,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相互协调发展。对于苏区的旅游产业和现代产业应当给予大理的支持。建议参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出台的相关政策,以此来推动红色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及国家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区的建设。在农业方面,可以积极争取国家级花卉苗木、素材、油茶等产业基地的建设;引导观光休息农业的发展,做好农业的创意与创汇。

(六)做好金融服务体制的创新,以此来提升其堆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可以在苏区成立金融综合性质的改革试验区域,并且对先行先试的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具备相应条件的企业上市,组建赣南矿业银行。另外,在基金投资、信贷支持、融资等方面,还需要尽快将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制定完善,加快其改革,以此将闲散和流动的资金都吸引到实体经济当中来,如此才能够避免资金出现外流的现象,同时对金融业的贡献度也能够大幅度提升。总之,当苏区处于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就只能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获取政策方面的支持,才能够让苏区获取更好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中国棉麻产业经济研究 下一篇:农村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