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过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时间:2022-07-31 10:55:18

构建全过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摘要:项目实践是应用学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课堂。如何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有计划地、持续地、步步深入地发展与提升,从思路与做法上,既要使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互带动、相互推动,又要解决学生实践项目来源的持续性与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项目实践中受到全方位的锻炼。文章在探讨sophia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全过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我们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项目实践;创新主体团队化;全过程培养体系;文化建设

高等院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其环境与氛围对创新人才的塑造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新的社会环境下,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在竞争与发展的大潮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阵地,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sophia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经验,初步构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全过程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

1、项目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课堂

把学生中蕴藏的创新热情激发出来,并使之发展成为创新能力,是教育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中心工作。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训练与实践,需要环境与条件的支持。在环境与条件中,项目环境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必须有学生能参与进行训练与实践的项目。学生在项目的实践中,不仅学习知识,还学会了动手和动脑,学会了做人和做事,培养了团队精神。

创新能力需要通过实践逐步获得。一项创新成果的产生,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是一个从感觉出问题、捕捉问题、分析问题、分解问题、规划解决问题、具体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正确性验证,直到正确性结论获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所应具有的能力的总和,才是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尽管在实际工作中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可以有所侧重,但是对学生来说却应该得到尽可能全面的训练。

创新型人才也是研究型人才。这类人才不管从事什么事情,总是在对事物的规律进行研究,在效率或质量上进行改进,甚至用新的事物取代它。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实践是极其宽泛的。除去参与学术性的、技术性的、产品性的、开发性的项目之外,只要具有创新的理念,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创新实践。通过项目实践,在过程中逐步汲取和锤炼学生的“想”能力、“做”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之成为会想、会做、会表达的人。因此,项目实践是应用学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课堂。

2、创新主体团队化

当代创新活动的主体具有团队化的趋势犯。这是因为人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时间要求越来越短,其领域的交叉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强,单独的个人无法完成,只能采取团队的形式才可能完成。面向团队创新的人才培养,培养的主要方法是学习与实践。不仅要夯实理论技术基础,还要强化实践环节,形成业务专长,而且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认真态度和研究性习惯。创新主体团队化,就是创新智慧集成化,将问题提出的智慧、问题解决的智慧、应用推广的智慧集成起来,形成整体创新能力,推进科技与社会经济进步。

因此,我们根据社会需求,为实现创新主体团队化,在嵌人式系统领域,将实验室成员按研究方向差异分为3个团队,其下又按团队研究方向的细分划为几个小组。团队及小组均设1名具有较强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为负责人,由其承担团队项目管理及实施工作。此外,在团队主体的人员增补方面,为解决高年级学生毕业离队的问题,实验室定期吸纳低年级有意向和兴趣的学生,以其个人意向及团队实际需求将其分至小组进行培养,从基础知识学起,以高年级学生“一对一”方式带领其学习、实践并给予指导帮助,使其研究性习惯得以培养的同时也促进了实验室创新主体团队化。

最终形成的此种“教师一团队负责人一小组负责人一小组学生”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团队管理架构使项目得以高效并保质地完成,在利于团队项目管理实施的同时也有利于技术积累及人才的循环培养。

3、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

学生的创新热情需要引导与组织,需要理性支持,才能放大与保持。所以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关于创新的理性分析,以使他们的创新热情能够放大、强化和保持。在这些理性分析中,我们特别抓住以下4个要点。

1)社会进步与创新的关系,着重分析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引导学生将创新的热情贯注到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项目之中。

2)创新能力与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创新是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与升华,引导学生把打好基础与提高创新能力一致起来。

3)创新能力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实践锻炼出来的,而不是单靠书本念出来的或者通过课堂听出来的,引导学生把参与实践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课堂。

4)创新能力与全面素质提高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一个人全面素质的高低,例如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协作能力、行为作风,直接影响一个人创新能力发挥和创新成果运用的好坏,引导学生在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当学生获得了这些理性支持时,进发出极大的积极性。有力地组织工作,对放大和保持学生的创新热情极其重要,使学生对创新更加充满信心。目前我们主要采用“启发刺激式”和“自由讨论式”的组织形式。“启发刺激式”是以教师、团队及小组负责人讨论得出的主题为中心,以“头脑风暴”为形式,让团队成员发挥其积极性、智慧、创新能力,集思广益。主题或为新颖、有研究前景的点子,或为社会、自然现象及高新技术等。另一种形式是“自发讨论式”,则为一种通过发挥多人智慧以提高项目进度、质量的形式。通常团队成员在项目中遇到难题时会以这种形式针对问题自发组织讨论,各抒己见,最终统一意见,使问题得以解决。与此同时,自发的、多种形式的讨论也利于提高项目的完成进度及质量。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参与项目管理和实验室管理,放手让学生在“干中学”,在“干”中培养学生的管理及管理创新能力。在实验室,由教师负责总的管理工作、项目进度的整体把握等,以保证实验室事务的有序进行,具体的管理及任务分配等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室学生总负责人负责实验室整体工作,包括分组制度、成员管理、成员规章的制订、环境卫生的保持等。在实验室每个阶段初期,召集各组负责人商定各种制度,并进行统一管理及监督工作。阶段中期,团队负责人可根据各团队中出现的状况向老师提供反馈,并商讨改善方案,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对于项目,完全由团队及小组负责人负责项目任务的划分、人员的分配及时间节点的把握。另外,实验室实施财务“透明制”,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统一管理。所有成员所需经费,须以团队形式提交项目立项申请和完整的项目技术方案,经过讨论确定立项后,按照审批经费预算可到财务人员处报销。这样,整个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实施,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管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放手干,逐步促进实验室整体的发展。

4、构建多层次、全过程的培养体系

探索人才培养机制要以学生为本,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有计划、持续、步步深入地发展与提升。从思路到做法上,既要使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互带动、相互推进,又要解决学生实践项目来源的持续性与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受到全方位的锻炼。在实践中探索多层次、全过程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培养目标与人才特点,完善组织形式和培养方法。

1)项目实践训练。实验室项目分为自主研发项目、企业项目和政府项目。研发项目是由学生通过发挥其创新性和积极性,提出创意、搜集相关资料,经团队自由讨论形成最终目标,并通过长期努力将其实现。基于团队研究项目,实验室鼓励学生申报校级、市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此类项目申报过程中的申请书填写、初期答辩、中期答辩、结项答辩等流程使学生在研发工作的同时提高自身表达、应变、处事、审美能力等各项素质。对于企业项目,通常以实验室名义承接,时间周期较短、技术要求较高,一般由教师根据项目内容指定学生完成,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运用起到较好的锻炼作用。

2)竞赛培养。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从前期的选题、准备工作,到中期的申报、项目实施,到后期的实战比赛、作品展示、现场答辩等工作,不但要求学生有好的创意、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更是对学生意志力的考验。实验室在组建初期即以“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为契机组建了团队,在参赛过程中,团队成员以极大创新热情积极投入,收益颇丰。目前,实验室也着意于培养下一批“挑战杯”的参赛团队。

3)拓展视野。组织企业参观,并与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拓展了学生视野,使学生从活动中观察企业制度及企业文化。实验室组织去Google上海公司参观,并与Google公司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参观过程中,成员与接待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实验室成员针对Google的现状及发展积极提问,接待人员认真解答,使成员对Google这样的国际企业有了制度与文化的认识,将所学应用至实验室建设。

4)基础训练。随着实验室对学生学术研究的重视度不断加深,文献的查找及消化对学术研究的意义重大。实验室与美国’UNH大学开展学术合作研究,定期视频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让本科生参与学术研究,是实验室的一大创举。

5、重视实验室的文化建设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将创新热情发展为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创建基于能力的文化环境至关重要,基于能力的文化环境是一种鼓励、激发和培养学生为达到组织目的、实现组织目标,根据组织价值观协同工作的组织体系。如何创造一个能使大家奋发学习、不断进步、携手努力、恪尽职守的文化环境,是我们一直努力探索的目标。为此,实验室做出了以下努力。

1)设计和制作实验室标志和旗帜,树立团队标志形象,以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心和凝聚力。

2)在实验室制作照片墙及学生标语墙。将实验室团体照、个人照、荣誉照、趣味照等记录实验室成长的照片贴在墙上,不但是回顾、记录已有成果,更是展现团队精神面貌。同时,实验室标语,6个首字母源于Sophia的英文单词:Staidness(认真)、Opporttmity(机遇)、Passion(激情)、Happy(快乐)、Innovation(创新)、Activity(主动),凝聚了实验室团队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更激发了成员的创造热情。

3)体育运动与茶话会。为使成员劳逸结合并增进成员间交流,实验室定期组织体育运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小组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实验室也采取鼓励制度,如给予资金奖励,使其自由组织小组活动,最终达到增强实验室凝聚力的效果。

6、结语

运用这套较为系统的全过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Sophia实验室目前已取得多项项目实践成果,成员在创新项目申请方面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在创新主体团队化方面,金字塔式团队组织管理架构则越来越体现其活力;与此同时实验室多层次、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在文化建设方面,各项促进劳逸结合的举措则进一步促使了成员在实验室获得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等各项能力的提升。因此,笔者在探讨Sophia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全过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我们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和探索的创举。

上一篇:网络工程新办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下一篇:“全员全期项目驱动”软件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