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网络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时间:2022-07-31 10:34:04

浅析信息网络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教育策略

论文摘要:通过论述信息网络的特点及对青年身心发展所带来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抓住时机,对原有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实现教育观念转变,注重新形式下的工作研究和思考,认真研究信息网络文化特点,加强网上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使信息网络在充分发挥教育与服务功能中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现代社会越来越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信息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据统计,到2000年2月止,我国网民已达890万,居世界第8位,而固特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是35岁,比电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40岁还低5岁。这说明青年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社会群体。而大学生又是网络的受众主体之一,这个日益壮大的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网民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对我国未来发展关系巨大,有人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为青年带来机遇,帮助青年步入了成长和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使许多青年在互联网中消极沉沦、误入歧途。如何认识和利用信息网络对于青年的影响,是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严峻课题,也对做好新世纪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网络的特点及对青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1.1信息网络的特点

人类创造了信息网络,信息网络反过来又以自己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基于个人电脑的信息网络更富有共享性、广泛性和民主性。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整个世界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超,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信息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信息网络使人的交往方式更具广泛性,人们可在几千万甚至更多的人员中选择交往对象,并同时可和其中许多人交往,同时信息网络弱化了个体对社团及他人权威的相对依附,使更多的个人和群体享受到民主和平等。

②信息网络具有快捷性和很强的渗透性。

网络技术使生产力更趋向于高度扯会化、全球化方向发展;信息凭借网络的高速专递,使万里之外的人们可以“当面交谈”、研讨学术、交换信息,提高了人类信息和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信息网络在不断演进自身的基础上还迅速地与其他文化特质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丛,其应用渗透到教育、政治、经济、科技等众多领域.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③信息网络具有虚拟性和不可控制性。

由于网络行为具有虚拟性或数字性的特点,在网络交往的现实生活中人们自然或社会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社会地位等都被隐去或匿名化,同时因为网络上运行的信息是公开的、共享的,只要通过一网的计算机,就可以接受或传播各种信息,其过程无需登记,完全匿名,具有很大的自由度,而且也没有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因此其个体行为和引发的后果难以控制。

1.2信息网络对青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青年作为信息网络的最大的受众群体,由于其传统的文化承袭较为薄弱,更少文化惰性,因此更具有文化变革的适应性,更易接纳文化潮流的时代变迁,因此更易受到信息网络的各种影响。基于信息网络的上述特点,它对青年受众的身心有以下积极影响:

①信息网络的的共享性、广泛性和民主性特征使文化作为无形资产瞬间扩散到各地,达到了文化增值,激发了青年们的创新意识。

全球信息网络的连通使得出现了跨国家、跨时空、跨民族文化传统的大交流,它使得人们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火花,容易激发受众创新知识和探索求知的念头,阿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受众摆脱了对知识权威的从众心理,更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而信息阿络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使他们意识到脑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培养其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②信息网络的陕捷性和渗透性开阔了其受众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于信息网络是一种高速、百科全书式的资源.有关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信息的数据库充满整个网络空间,青年学生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只须具备一定的检索方法,即能快捷方便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邀游。信息阿络降低了学习成本.节约了学习时问,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是其它任何教育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③信息网络本身营造的网络环境符合青年的身心持苣,易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青年时期是人的心理“断乳期”、自我发现期。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急剧增强,自我意识和行为的自主性比较突出。在网络环境中.青年人越来越认为,虽然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却是依靠征服信息获得教育和知识的,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他们既可以参考教育者和家长的意见,但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需要选择自己适合的知识结构。这样就形成了学习自主化的一种趋势.更有利于促进青年的个性发展.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精神。信息网络对青年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表现为:

①信息网络的全球性、不可控制性易造成青年思想的混乱,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申突与失范。

信息阿络具有开放性,它完全打破了国界,而且由于信息网络的基础语言是英语,主导国家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其运行的信息大多隐含着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意识形态,因此在给我们带来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可能消解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这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并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年来讲,很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同时使青年价值观产生倾斜、思想被同化,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在这多种观念相互激荡、多种思潮相互影响、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信息网络时代,如何正确和有力的引导青年发扬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②信息网络的匿名性和大量信息垃圾易弱化青年的道蒋法律意识。

由于在信息网络上个人的自然、社会特征被隐去或匿名,因此其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也可隐匿而不受任何社会监督管理和他人约束,这极易形成道德、法律意识的弱化同时,信息网络中散布的信息垃圾如黄色、暴力信息以及低级趣味的网上游戏极易使青年谩入歧途。青年人固有的特点也可能引起电脑行为、网络行为的出轨,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沦为“网上黑客”,走上违法乱纪的犯罪道路。

③信息网络的广性、虚拟性特征,易导致青年“网络上瘾”,从而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因特网技术弥补了其它联络方式的不足,具有广性、间接性和安全性。在网络中,人们联系的方式是网络,不用直接面对面,这就激发了彼此之间的神秘感,促使人们有美好的想象和交往热情,在网络上人们也不用担心围泄露秘密而失去面子和自身利益,因此人们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极大化。与这种虚拟世界相比,现实世界的缺陷十分明显。因此每当在现实世界中受到挫折后,就自然会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网络中去寻找虚拟的完美人生。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网络中到处都是新鲜事物,对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人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往往会导致他们对网络的过分迷恋,甚至染上“网络毒瘾”,上网后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关系冷淡、情绪波动、烦燥不安等现象.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危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2面对信息网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传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都局限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如今信息网络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进行了无限的拉大,对其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其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新的契机。面对信息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抓住时机,积极应对信息网络的挑战,对原有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扬网络之长,避网络之短,使信息网络在充分发挥教育与服务功能中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2.1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实现自我教育

面对扑面而来的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帮助青年学会分析复杂的各种现象,获得一整套的知识和能力,学会正确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用批判的态度对待大量的信息,增强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出的那样:“未来的学校应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因此,针对信息网络时代的特点,教育者要树立起受教育者主导地位和引导其自我教育的观念,构建成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认识并尊重他们的主体性,调动和引导他们的选择性,成为他们知识的开门人和心灵的守护者;唤起他们的兴趣、热情和好奇心,引导受教育者将其命运掌握到自己手中,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工作、研究、发明,学会参与整个教育过程。

2.2注重工作研究和思考,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

面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的大趋势,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注重工作研究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用现代科技知识与观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的结合点,更好地按照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网络传播规律来开展工作。在充分发挥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基础上,研究网络受众的心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实现科学化、现代化,以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主要措施有:进一步提高教育网络基础设施的水平,加强教育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在高校中加快校园网的建设步伐,加大投资,扩大开放度。比如可在现行网络上开辟思想政浩教育工作管理同站,将各种信息资料输入网络,并可利用网络收集学生对学校事务的建议及学生关心的问题。认真挖掘网络的正面教育功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成立包容学习、教学、生活、娱乐为一体的学生网站。高校亦可开发出一些德育软件。把有关教育内容编成寓教于乐的电子软件,以吸引学生主动使用。还可在同上设立谈心室、开办电子刊物、举办同上征文等,逐步把网络建成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是孤立的枯燥说教,而是要与学生成才、发展紧密结合,将主流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贯穿在学生的成才发展中,使学生在网上浏览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开始注意利用校园新闻的交互性.鼓励访问者参与网上讨论,对网上消息发表看法,或对学校的工作提出建议。并针对热点问题组织部分学生骨干和教师在网上阐述正面观点,加强正面宣传。比如。北京大学在“邱庆枫事件”中组织专门力量在网上正面消息.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同上负面信息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研究信息网络文化的特点,把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构筑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的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具有校园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所形成的传统风气.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物质力量,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它所具有的教育优势可以对信息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起着抑制作用。在学校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如:开设社会科学、文艺、美育等选修课,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有计划地聘请一批著名艺术家、社会科学工作者开设系列讲座和报告,内容可涉及戏剧赏析、音乐美学、文学漫步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各个方面,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填充青年学生们的自由空间,吸引学生的参与,营造一个思想作风正、引人向上的外部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

2.4加强网上宣传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强化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法制教育

信息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是新时期思想工作的一个新课题,要抓好此项工作,关健是要有一支思想上、技术上过硬的队伍。因此,高校领导应当把此项工作列入议事议程。健全机构,明确职责。既要加快培养一批既懂网络技术又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专职网络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又要建立一支覆盖面广、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的兼职队伍。并把网络培训作为一个经常性的建设计划。同时,要严格要求广大师生遵纪守法,根据现在国家制定的有关网络技术传播的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对青年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制教育。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标准和切实可行的制度,来约束学生同上行为,增强学生同上的自律性。

2.5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指导思想政治工作

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新的社会工作,追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有许多新的课题,如:网络社会的特点及其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网民的思想特点及对网络行为的影响问题、网络道德建设问题、网络规则、法制教育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相结合的切入点等等。只有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从而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结束语

总之,信息网络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青年一代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我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和战胜困难的决心,高度重视、正确对待.发扬信息网络的积极影响,及时剔除和转化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正确引导青年,才能使信息网络成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培养、教育、服务功能的新载体。

上一篇:试论建立“问题学生”档案 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下一篇:关于信息时代学校德育教育策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