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让课堂充满活力

时间:2022-07-31 10:02:59

悟,让课堂充满活力

盐融于水,无痕有味。言说太实则韵味全无,言说过虚则飘忽空泛。如何把握这一分寸,是我们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潜心体会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感悟语境,从而体验感悟的乐趣。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当是师生不断检验教学、反思教学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用心领悟,把握知识精华。

一、言为心声,从语言着手感悟作者的情怀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文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份平淡的向往。“牧人驱犊返”的悠闲,“猎马带禽归”的实在;“日之夕也,羊牛下来”的适意,“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淳朴。还有那温暖情怀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把一份田园的宁静与朦胧诗意般挥洒。诗人描写了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写了弃官归隐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通篇浑然一体,展示出宁谧和谐之美,人们在这一派融融和美之中,心灵也得到某种程度的净化。诗人笔下,田园风光秀美而自然,徜徉于其间的诗人淡泊宁静,志趣高洁。此情此景,构成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最高意趣。

而如何感悟这一意趣呢?无疑应该从作品词句、文本语言入手。言为心声,作者的感情肯定融在作品语言中。我们只有设法让学生学会从作品语言中感悟作者的情怀,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美妙。“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抒情类文章,更是如此。如何从字里行间把握作者的情感?我的办法是:看词语的冷暖色调、看文中有无点睛的句子以及对细节进行想象、延伸、感悟。

通过感悟使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发自内心的亲切情感;深入领会了朴实无华的诗歌语言的独意蕴,感受到陶渊明诗歌“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物质。在教学中将理性的梳理和感性的体悟相结合,营造一个精致而富有美感,热闹又不失内涵的阅读等氛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鉴赏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面对滚滚红尘,有人及时行乐,有人归隐田园,有人理性沉思。千人千路,活法多种,你是否愿意守望那即将升起的袅袅炊烟?

二、展开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交流,引发学生感悟的渐变,最终达到情感的融合

赏析《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千古有同感”。无论整体还是布局,都可谓丝丝入扣,无懈可击,令人惊叹。句中悲壮苍茫、雄浑浩荡的气势,层次井然的章法,巧妙结合,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民时的情怀融为一体,达到了造极的境界。学习这首诗时先让学生把握它的审美,咀嚼语言、体味情思,让学生的感受、思考,能在一定程度上由“自发”状态过渡到“自觉”状态,对怎样调动感受、运用语言产生更为清晰的认识,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思考,从而获得美妙的审美愉悦,然后在体会其思想方面的价值(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最后老师与学生交流,促使其发展出自己新的悟见。在老师的点拨下进一步展开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交流,引发学生感悟的渐变,最终达到情感的融合。

三、洋溢情感美读──悟的升华

诵读是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也是检验学生是不是已经对课文内容有所领悟的一种方式,如果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境界,读起来自然能够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文字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有生命有感情的,因而产生对文章的认同感和对文字的亲切感,将会使学生如入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情的感染。当我们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来范读朱自清先生精心谱写的精美抒情乐章《故都的秋》时,学生眼前会浮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秋景图,也就能从中体味出满写着赞美、眷念的韵味的和幽远、落寞的情怀。故都的秋早已都被作者涂抹了一层清、静、悲凉的色彩。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究竟在哪里呢?在秋院的破壁腰,在秋槐的落蕊旁,在秋蝉的残鸣中,在秋雨滑落下,在秋果的成熟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京韵的互答时。作者具有细腻独特的情感体验,他对北国之秋是极其向往的,可为什么在描绘景物时,却时时给人以“悲凉”“落寞”之感呢?带着这个疑问让学生去查询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者的个人气质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自己就可以了解到这种悲凉忧郁的情绪是社会变迁和作家的个人遭际在文章中的投影,是作者自觉不自觉流露于纸头笔端的,感悟出所谓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正是这种平常之景和作者优美忧郁的情怀相结合,赋予了故都的秋一层奇妙的色彩,亲切而又不失厚重,清晰而逼真地将再现了故都之秋的韵味。

语文课其实就是读中悟、悟中情的循环过程,只有真正让学生学会感悟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真正充满活力。

上一篇:学案导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下一篇:学习孔子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