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7-31 08:57:14

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建设节约型后勤是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后勤自身发展的需要。实现节约型后勤目标,要进一步加强节约办后勤的思想教育;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实行节约化管理;大力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新设备。

关键词:高校后勤;节约型;实践;建设

一、前言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校园,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抓好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和高校建设的趋势。

二、建设节约型后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建设节约型后勤是高校发展的迫切要求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基本建设项目增多,相应带来的水、电、原材料等相关能源消耗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后勤支出占整个学校支出的比例逐渐加大。加强节约,勤俭办学、杜绝浪费。已成为高校发展基本要求。

2、建设节约型后勤是后勤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建设节约型后勤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其一,建设节约型后勤,是提高后勤效益的要求。其二,建设节约型后勤是加强后勤职工素质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三,建设节约型后勤是高校后勤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将建立起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引导下,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建设节约型后勤的意义

1、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具有示范作用

加强高校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管理,努力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通过学校的示范表率作用,提高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2、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有利于缓解资源供需矛盾

随着高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校的扩招,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后勤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以及建设节约型后勤的实践,将使浪费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将有利于缓解资源供需的矛盾。

3、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础

源源不断的高校毕业生将为建设创新节约型社会提供长远的人力和技术支持,而这一切既要靠学校教育,又要靠后勤强化资源管理、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来实现,可见后勤是建设创新节约型社会的基础。

四、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的思路

1、建设节约型后勤文化

高校后勤必须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根据后勤保障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挥高校的光荣传统,结合新时代对后勤工作提出的要求,形成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后勤节约理念。

2、建设科学的节约制度

高校作为资源消耗大户,应根据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具体的规定和奖惩制度,使节约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新设备

对用能高、耗能大、消耗资源多的后勤服务设施进行调整,加强耗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实行耗能计量管理,严格控制耗能总量。积极推广使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办公、教学、学生公寓使用节电、节水装置,做好中水回用,提高中水利用率,积极探索将太阳能集热利用于浴室洗浴。

4、加强多种多样节约的宣传

建设节约文化需要后勤员工来实践、弘扬,也需要师生参与和支持。因此,应注重围绕后勤节约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宣传节约文化、丰富节约文化、深化节约文化建设。

五、建设节约型后勤的实践

1、加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宣传,转变观念,提高创新节约意识

(1)在后勤职工中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介绍我国的资源形势和节约潜力,宣传有关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资源节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积极发挥高校后勤在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表率作用,把节约变成自觉行动。在全后勤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后勤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

(2)对于学校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要加强节能宣传工作。

要加强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能源资源活动,提高广大青少年的能源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成自觉行动。使广大学生认识到全国能源紧张的严峻形势,强化节能意识,纠正一些浪费能源的行为和习惯。

2、成立建设节约型校园领导小组,出台相关规章制度

成立学校节能领导小组,由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节能工作的评估体系及有效的节能奖惩制度,并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研究决定节能方案和规划,组织和监督学校做好能源合理利用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的能源消费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1)定额包干,实行目标管理,减少开支

具体做法为:

①对各二级单位实行“指标到户、计量收费、节约留用、超用收费”的办法。

②对职工生活用水用电实行一户一表计量收费制。

③学生宿舍用水用电实行限额管理、超用收费制度。

通过目标管理,可以将学校水、电由一个部门管理转变成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齐抓共管,充分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管理意识和节约意识。

(2)建立健全节约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切实可行的节约规章,从制度上消灭节能盲区。并使之逐步完善化、规范化、制度化。

①对学校能源消费的“合理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学校应如何耗能,哪些耗能又是不必要的,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②建立能源使用按计划与能源费用由学校、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摊的分配机制,改变能源使用大锅饭的状况。

③建立能源使用计算成本、能源供给逐步减量的供应机制。

④建立能源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的全员责任管理机制,把节能纳入各工作岗位职责和日常管理的考核之中。

总之,要通过推进能源管理改革,建立起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和“谁使用,谁交费”的节能目标责任体系,实现成本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3、科学规划学校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依据教育部的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这方面主要做法是:

(1)树立办学的成本、效益观念,以绩效评估结果为主要依据优化配置办学资源。

(2)做好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防止结构性浪费。

(3)加强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仪器设备、实验空间等资源的充分共享,减少重复配置和浪费。

4、更新设备,积极推广使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方法,落实节约能源措施

近年来高校水、电用量增大,在实施节约能源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使用新型高效节电产品,在办公、教学场所推广使用节能型和绿色光源。

(2)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降低损耗,节电效率达到30%以上。

(3)逐步在教学楼等公共场所安装使用红外光控智能节电装置。

(4)在学生宿舍安装智能限电控制柜,耗电量明显下降。

(5)学生宿舍采用公共厕所及公共盥洗间,对宿舍楼安装节水阀改造,将学校传统小便池冲水设施,更换为节水装置,节水效果明显。

(6)学生浴室是学校用水大户,2006年我们从管理人手,安装校园卡浴室水控系统,改原先的学生买票包干洗澡为刷卡按流量计费洗澡,节能效果十分明显。下一步将对太阳能集热洗浴系统进行可行性论证,条件成熟后,计划采用太阳能加热对浴室洗浴热水系统进行改造,进一步降低能耗。

(7)积极做好中水回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将中水用于景观、绿化、冲厕,提高中水使用率,节约水资源。

通过采用以上措施,近几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山东经济学院2004年实际用水量比2003年增长70.21%,2005年实际用水量比2004年增长28.33%,2006年实际用水量比2005年减少了3,38%,节水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2004年至2006年学校建筑面积及在校生人数的大幅增长,而实际用电量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5、建立监督机制,保证节约措施有效实行

制订明确的节约目标和切实有效的节约措施,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把节约资源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到对干部的考核体系和部门及个人的评比体系。如水电管理办法、巡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奖罚措施等,把资源节约工作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长期不懈地坚持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

总之,高校后勤工作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发展为第一任务,坚持以资源节约为根本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与节约的关系,努力以资源节约来支持、保障和服务于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科学发展与资源节约的和谐局面,加快推进高校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而服务。

上一篇:论功能目的论与中国汉英翻译教学 下一篇:美国凤凰城大学招生营销行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