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患者ICU期间心理护理的探讨

时间:2022-07-31 08:09:06

瓣膜患者ICU期间心理护理的探讨

关键词 ICU 瓣膜病术后 心理护理 护理程序

关键词 ICU 瓣膜病术后 心理护理 护理程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7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7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脏瓣膜病在我国的患者多,而病变较复杂或病情较重以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患者占的比重大。为了明确诊断和寻求治疗,常需就诊多家医院,费尽周折才能实现其治疗的心愿,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上的痛苦。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在入住ICU期间的心理反应尤为强烈。心理因素的生理效应可产生致病或治病两种相反的作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脏瓣膜病在我国的患者多,而病变较复杂或病情较重以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患者占的比重大。为了明确诊断和寻求治疗,常需就诊多家医院,费尽周折才能实现其治疗的心愿,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上的痛苦。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在入住ICU期间的心理反应尤为强烈。心理因素的生理效应可产生致病或治病两种相反的作用。

为探讨心脏瓣膜病人术后入住ICU期间的心理护理,根据影响瓣膜病人心理的因素,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程序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心理护理,很好的控制了患者的应激情绪,克服了消极的心理反应,使患者平稳的接受治疗,缩短了入住ICU的时间。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心理护理,很好的控制了患者的应激情绪,克服了消极的心理反应,使患者平稳的接受治疗,缩短了入住ICU的时间。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9~2010年术后住ICU的患者218例,男76例,女142例;年龄34~76岁,平均45岁。

选择2009~2010年术后住ICU的患者218例,男76例,女142例;年龄34~76岁,平均45岁。

原因分析:①疾病因素:循环系统疾病往往有脑供血不足,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神志改变。电解质紊乱以及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也能引起情绪不稳定、忧郁、疲倦、萎靡、乏力等症状。②个体因素:多数瓣膜病人,患病前是成年的壮劳力,家庭里的支柱。随着症状的加重,劳动力逐渐减弱,而需要手术置换瓣膜或瓣膜成形。他们的心理反应及情绪变化极为复杂,对植入身体内的瓣膜存在一种莫名的恐惧,同时对手术的风险性也存在一定的担忧,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服用抗凝药和抽血查凝血酶原时间,也给他们增加了一些悲观心理。部分患者由于经济的原因导致更加焦虑担心。③环境因素:患者对ICU环境陌生,加上ICU气氛严肃。各种医疗仪器发出的警报声,医务人员频繁的走动,其他患者的,以及与家属隔离和缺乏心理交流,均增加了患者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④治疗因素:术后镇静药和肌松药等影响肌力或脑功能的使用,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失去语言交流能力,产生恐惧感。各种引流管、有创导管的植入约束带的应用、刀口的疼痛,强迫等都给患者带来痛苦,从而又发不良心理反应。

原因分析:①疾病因素:循环系统疾病往往有脑供血不足,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神志改变。电解质紊乱以及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也能引起情绪不稳定、忧郁、疲倦、萎靡、乏力等症状。②个体因素:多数瓣膜病人,患病前是成年的壮劳力,家庭里的支柱。随着症状的加重,劳动力逐渐减弱,而需要手术置换瓣膜或瓣膜成形。他们的心理反应及情绪变化极为复杂,对植入身体内的瓣膜存在一种莫名的恐惧,同时对手术的风险性也存在一定的担忧,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服用抗凝药和抽血查凝血酶原时间,也给他们增加了一些悲观心理。部分患者由于经济的原因导致更加焦虑担心。③环境因素:患者对ICU环境陌生,加上ICU气氛严肃。各种医疗仪器发出的警报声,医务人员频繁的走动,其他患者的,以及与家属隔离和缺乏心理交流,均增加了患者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④治疗因素:术后镇静药和肌松药等影响肌力或脑功能的使用,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失去语言交流能力,产生恐惧感。各种引流管、有创导管的植入约束带的应用、刀口的疼痛,强迫等都给患者带来痛苦,从而又发不良心理反应。

心理护理程序:分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入ICU期间的心理护理和出ICU后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程序:分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入ICU期间的心理护理和出ICU后心理护理。

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由ICU护士完成:①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往往有焦虑不安、忧郁绝望恐的心理,对手术是否成功、预后状况如何以及昂贵的医疗费的担心等。护士以聊天的形式先了解患者疾病概况、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个性特征、生活习性,以充分获取安抚患者所需信息,解除患者的孤独感和压抑感。向患者介绍病情、手术方法、主刀医生及其资质、责任护士及护理人员,减少患者的陌生感,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介绍术后清醒后可能发生的状况以及术后监护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特别是主动咳嗽的配合);使医患关系建立在“指导-合作的共同参与的模式”的基础上。②术后入ICU期间的心理护理:术后入ICU后,患者会出现恐惧孤单感,目睹了医护人员严肃的表情和紧张的工作,同室友的抢救或病友的死亡,联想到自己,加之身上各种管道的制约,尤其是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等,而患者此时大脑清醒而不能言语内心会十分恐惧。对此类患者我们应在麻醉清醒后,护士首先自我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孤单感。告知患者现在的时间、地点及家人的情况,病情的演变(好的方面),满足患者对信息的需要,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讲解有关医学知识告知患者身体所处的状态,此时全身带着各种导管,如连接监护仪、呼吸机的导管和动脉测压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等,均是监测及维持生命的重要导管,千万不能拔除,所以将双手暂时固定在床缘气管插管期间,由于气管插管、患者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感受,要用手部来表达,有要求可用手轻轻敲打床缘,护士24小时在床旁监护。讲解术后深呼吸并尽力咯痰的重要性。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外,还要及时处理患者的伤口疼痛及退热等,酌情使用镇静剂,减少患者痛苦。不能谈论患者病情,以免加重患者的恐惧感。并可重复术前心理护理的内容,加强心理暗示。③出ICU后心理护理:转出ICU后,患者表现出不适应。此时患者适应ICU的环境,认为只有留在ICU才有安全感,对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产生了依赖心理,不愿离开监护室。有的患者还会对药物产生依赖。对于依赖心理,向患者解释现在的病情处于恢复阶段,在病区完全可以完成后续的治疗。告诉患者药物产生依赖的危害性,必要时将一些有关检查结果告诉患者,使他们相信手术很成功,病情已经好转。

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由ICU护士完成:①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往往有焦虑不安、忧郁绝望恐的心理,对手术是否成功、预后状况如何以及昂贵的医疗费的担心等。护士以聊天的形式先了解患者疾病概况、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个性特征、生活习性,以充分获取安抚患者所需信息,解除患者的孤独感和压抑感。向患者介绍病情、手术方法、主刀医生及其资质、责任护士及护理人员,减少患者的陌生感,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介绍术后清醒后可能发生的状况以及术后监护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特别是主动咳嗽的配合);使医患关系建立在“指导-合作的共同参与的模式”的基础上。②术后入ICU期间的心理护理:术后入ICU后,患者会出现恐惧孤单感,目睹了医护人员严肃的表情和紧张的工作,同室友的抢救或病友的死亡,联想到自己,加之身上各种管道的制约,尤其是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等,而患者此时大脑清醒而不能言语内心会十分恐惧。对此类患者我们应在麻醉清醒后,护士首先自我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孤单感。告知患者现在的时间、地点及家人的情况,病情的演变(好的方面),满足患者对信息的需要,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讲解有关医学知识告知患者身体所处的状态,此时全身带着各种导管,如连接监护仪、呼吸机的导管和动脉测压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等,均是监测及维持生命的重要导管,千万不能拔除,所以将双手暂时固定在床缘气管插管期间,由于气管插管、患者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感受,要用手部来表达,有要求可用手轻轻敲打床缘,护士24小时在床旁监护。讲解术后深呼吸并尽力咯痰的重要性。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外,还要及时处理患者的伤口疼痛及退热等,酌情使用镇静剂,减少患者痛苦。不能谈论患者病情,以免加重患者的恐惧感。并可重复术前心理护理的内容,加强心理暗示。③出ICU后心理护理:转出ICU后,患者表现出不适应。此时患者适应ICU的环境,认为只有留在ICU才有安全感,对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产生了依赖心理,不愿离开监护室。有的患者还会对药物产生依赖。对于依赖心理,向患者解释现在的病情处于恢复阶段,在病区完全可以完成后续的治疗。告诉患者药物产生依赖的危害性,必要时将一些有关检查结果告诉患者,使他们相信手术很成功,病情已经好转。

结 果

结 果

由于病情需要,218例中,有20例不能在常规时间2~3天内转出ICU,需要继续监护治疗。2例长达14天,其余均2~3天。

由于病情需要,218例中,有20例不能在常规时间2~3天内转出ICU,需要继续监护治疗。2例长达14天,其余均2~3天。

讨 论

讨 论

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人道主义的结合。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人道主义的结合。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索.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41-42.

1 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索.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41-42.

2 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7-118.

2 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7-118.

3 李健桃.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9):967-968.

3 李健桃.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9):967-968.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急性胰腺炎120例护理分析 下一篇: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