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情感教育转化后进生

时间:2022-07-31 05:24:58

如何用情感教育转化后进生

教育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由智力因素系统和非智力因素系统共同组成的。一般来讲,多数学生的智力因素并无明显差异,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出现差异。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情感魅力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值得每位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下面我谈谈在情感教学中培养“差生”学习品质的一些做法。

一、学生的人格承认和尊重智力差异

承认和尊重智力差异,这是进行情感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情感教学的基点是热爱学生,相信学生能够学好。学生的智商有高有低,但这并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布卢姆的实验证明:除了1―2%的天才儿童和2―3%的缺陷儿童之外,95%以上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方面并无多大差异。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能够学好,学生也应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当然,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学习基础不同,在某一阶段也会呈现出差异,但这不能作为“它们是学不上去的”根据,而应把这“差异”看成教师进行情感教学的一种条件。教师要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态度、方法是否适合这些所谓后进生的心理成长,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或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应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真心实意的帮助,满腔热情的鼓励,多给予赞美,对学生尊重、理解和宽容,以自身的品格让这些后进生发现和体验人的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并能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二、以“爱”为前提,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

关爱,是教育的温馨与“人性化”所在。老师与学生,如果仅仅止于传授与接受学科知识,则这种关系是冷漠的,久而久之,心与心之间就会筑起一道看不见的墙。老师对学生予以关爱,那将是学生享受的来自血缘关系以外的第一缕温情,是学生走上社会前懂得关心帮助的最初起源。对学生的关爱,互相交流很重要。用心去倾听学生,让学生谈自己的苦恼,所面临的困难,听他的想法,尽量开导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尽量帮助他解决实际难题。对学生的关爱,也就是尽量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对待后进生要用慈母一般的心肠体贴他们,用火一般的真情感化他们,善于发现每一个后进生的禀性、兴趣、爱好、特长和长处,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微小进步,要倍加珍惜,使那些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这样,就会让后进生不是感到自己暂时的落后是“一种不幸”,是“低人一等”,而是从自己在老师帮助、鼓励下所取得的进步中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从自己长于别人的地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三、采用谈心法鼓励后进生自我教育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后进生在班集体中往往自感抬不起头来,意志消沉,怕提旧事,表现出防御心理和对抗心理,与这些学生应多采用对话式的方法,多倾听他们的心声,首先要实事求是地挖掘他们学习、工作中的闪光点,加以赞扬,同时指出努力方向,帮助他们寻找进取的途径和开展自我教育的方法。多让他们找一找自己究竟“差”在哪儿,怎样想办法解决这种“差”?老师与同学要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和关心,使他们逐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发展积极因素,跟上集体前进的步伐。这种自我教育,会使后进生增强信心:明白“战胜自己已经赢得了最不容易的胜利,以后的挫折算得了什么”。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后进生自然减少了思想的反复性,进而彻底转化。

四、给后进生自主参与的机会

如何将客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主体的能力呢?“参与”是关键。如果后进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转化”就能实现,如果后进生不“参与”或不能“参与”,那么“转化”就不能实现。后进生们之所以不能“转化”,是我们对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认识得还不够,我们不能全面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因而,教学活动往往呈现出无的放矢状态。当学生缺乏兴趣,成绩下降时,我们往往始而焦急,继而泄气,最终听之任之,甚至得出这批学生真“笨”的结论。

学生“参与”了学习,不等于已经学好了,但说明他已愿意学习。此时,重要的不是他们的正确率、得分率是否高,而是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如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朝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前进了一步。在教学中应将方法的传授放在重要位置。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他们的情况授课,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克服“满堂灌”。要让学生掌握一题多解和巧思妙解的方法,对概念题、选择题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掌握了方法,反过来又能促进“参与”,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情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作用的桥梁和剂,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贵情深”,有感情就会增强教学魅力,学生往往因爱你而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上一篇: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初探 下一篇:职中生向蓝领转型要具备三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