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产品质量责任及归责

时间:2022-07-31 02:33:36

浅析我国产品质量责任及归责

引言: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发展源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最早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是在契约理论下产生的合同责任原则。对于我国在产品责任纠纷案件中适用的是何种归责原则,法律规定并不明确,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归责原则问题上,很多学者都做了研究,但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产品责任法,司法实践上比较混乱。

一、什么是产品质量责任及归责原则

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将进入世界市场,与此同时就必须完善对世界开放的法律。产品责任法就属于这种性质的法律之一,因此研究产品责任法有重大的意义。

所谓的产品责任是指经科学技术手段生产或加工的产品,在该产品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后,因该产品具有缺陷而致使他人人身或者财产受到损害的,应由该产品生产与销售环节中的诸多相关的人对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与制造者责任相比,产品责任侧重于对产品欠缺安全性的认定上,即在于认定产品是否具有缺陷,其责任形式上是一种客观责任;而制造者责任是强调制造者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合理的注意,其责任形式是一种主观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相比,产品责任指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全国规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产品质量责任内涵不同于产品责任,在外延上,前者大于后者。

“归责”是指依据某种事实状态确定责任的归属。归责原则作为“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是任何一种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所必然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的体现。

二、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具体规定

《民法通则》的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该条强调生产者、销售者因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合格所应承担的责任。《产品质量法》第40条主要规定了销售者的瑕疵担保责任。第41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该条规定了产品生产者的严格责任。第42条规定了销售者的过错责任。第43条规定了承担责任的义务主体,消费者既可以向销售者索赔,也可以向生产者索赔,也体现了对消费者而言,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的是严格责任。

由于在法条表述上的不一致性,我国学者对我国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是过错责任原则,认为《民法通则》所规定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本身就意味着产品经营者有过错,因此承担的是过错责任,由受害人证明产品生产经营者存在过错。另一种观点是过错推定原则,当产品造成消费者损害时,先推定生产经营者有过错,将举证责任转换至他们身上,如果他们无法举出抗辩理由,就需要承担责任。还有一种观点即严格责任说。此种观点认为产品缺陷致害责任不以主观过错为要件,不论生产经营者有无过错,都应对产品所致损害承担责任

三、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及产品责任制度的思考与完善

1、明确法律术语

(1)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含义。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了生产者和销售者均为直接的责任主体,仓储者和运输者只承担补充责任。生产者不仅仅包括成品的制造者,还应该包括半成品或零件,原材料的制造者。销售者包括产品的批发商、零售商,还包括以保留所有权、融资租赁、以易货贸易和其他方式将产品有对价转让给他人者。

(2)产品。产品不应只限于“经过加工制作”的,电力和天然气也应纳入。但对于智力成果和血液制品不纳入。

(3)缺陷及认定标准。对缺陷应认定为产品存在“不合理危险”。在法条上体现对缺陷产品的分类。对缺陷的认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可作为最低保障,如果是制造缺陷可采用消费者有权期待标准,如果是设计缺陷和警示缺陷可采用综合分析标准。

2、确定以严格责任原则为主,过错推定责任为辅的归责原则

所谓以严格责任为主,过错推定责任为辅的归责原则是指,产品责任纠纷中,原则上只要是因产品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财产的损害,就应该对生产者和销售者适用严格责任原则,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过错推定是指若原告能够证明所受到的损害是由被告引起的,而被告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法律就推定被告有过错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确定严格责任的条件:(1)经济条件。当前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增长。随着不断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全球化,我国正逐渐的和国际接轨。(2)社会条件。当前的社会和谐是主旋律,产品责任事故的频发,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百姓的呼声。

确立对生产者和销售者实行严格责任原则,①有利于生产者改变生产方式,注重产品的质量,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把好产品质量关;②销售者相对于消费者不论在信息获取上,还是识别能力上都处于优势地位,对其实行严格责任,有利于阻止知假贩假,阻断假冒伪劣产品的销路;③严格责任减轻了消费者的举证负担,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符合国际社会的主流。该原则有利于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减轻消费者的负担,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最终的目的则是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社会在发展,市场经济也在发展,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无疑也将继续发展,期待着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综观全文,我国对产品责任归责没有实行统一的归责原则,而是根据侵权人的不同区别对待,即对生产者实行严格责任,对销售者实行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相结合。为平衡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之间的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我们有必要制定《产品责任法》专门法,明确价值理念,是侧重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利益还是消费者的权利,不同的价值理念,决定着不同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分配。因此,实行统一的严格责任归责原则更有利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它将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行为起引导和规制作用,促使形成产品质量竞争意识、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确保消费者在利益受损之后能得到更为切实、合理的救济。

参考文献:

[1]梁慧星《论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的严格责任》

[2]国家技术监督局政策法规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讲座》

[3]邹海林《论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

[4]潭玲《论我国产品责任法的基本原则》

[5]应苏萍《论产品责任的法律主体》

上一篇:法庭互动中的语用推理策略 下一篇:浅析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