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学与地理教学的整合

时间:2022-07-31 02:07:18

电化教学与地理教学的整合

摘 要: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才是教学过程,教师教学得心应手,学生学习课程轻松愉快,才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中学地理教学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解决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问题,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关键词:地理困难;电教手段;解决方法

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长期以来,地理在初中阶段被视为术科,学生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机械记忆为方法,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导致学习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地理能力差。

2.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内容多、教学课时少、知识体系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所以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

3.地理教学板书、板画、板图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4.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画、板图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有些青年教师来说,图要画得很标准,并不容易,这就影响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5.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普通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

二、整合电化教学与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统一的效果

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的基础。如何掌握好课本中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我们可以找到自己教学需要的地图,并且很好地与课文内容结合,这样就能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我们还能利用幻灯投影根据需要使图形由虚变实、由小变大,从简到繁、从无到有、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时候,假如按照课本上的条条顺序讲下来,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公转所带来的现象。而利用幻灯片的动画作用,可以把地球公转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根据每一个过程,分别概括产生的现象,如此,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有利于情境的创设,优化导入的作用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可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学生普遍年龄都在十三四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感官上的东西(例如图像、声音、录像、动画等)十分感兴趣。课件通过声、光、画面及其可参与性,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时候,可以利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火焰山大战铁扇公主这段视频来引入,学生对此倍感兴趣,提高了整节课的学习效率。

3.有利于培养智能型、创造型人才

电教媒体能提供文本、图表、图形、声音等多种教学信息,它能化静为动,化平淡为神奇,化艰深为平易,可将不易发现的内部结构展现出来。由于它有形有声,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导思维,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化和重难点的突破,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优势。例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幻灯片的作用,制作一个幻灯片,把城市周围的主体要素:如资源、能源、交通、河流、农业生产等情况描绘出来,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设要你选择建造自己的居住地、应安置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做既克服了照本宣科的毛病,又给学生带来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发挥联想、得出结论、掌握知识并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

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去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是教学中的一次改革,也是以后教学必然的趋势。使用电教手段能给地理教学带来生机、带来活力,但是不能滥用,只有合理发挥电教手段,才能最优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3]刘志平.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

[4]于从明.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的误区.地理教学,2009(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初级中学)

上一篇:中职学校美术设计课程考试改革初探 下一篇:谈初中物理教师应具有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