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竞赛激潜能,教学联动正学风

时间:2022-07-31 11:52:09

团队竞赛激潜能,教学联动正学风

摘要: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考核手段、教师素质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大一新生的技能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教学联动,发挥团队作用,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团队激励;教学联动;成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023-01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苏教高[2008]16号中明确指出:要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大一新生的技能基础课教学改革中引入了团队竞赛和教学联动。

一、引入团队竞赛

来自专业机构的调查表明,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高职学院录取分逐年降低,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已实行了注册入学,学生的基础差已日趋明显;而作为由普通高中文化基础课向高职专业技能课程过渡的职业技能基础课程,不仅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优良学风,让基础差的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而发挥团队的作用则是职业技能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1 组建学生团队。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每队6~8人,尽可能男女搭配,文理科搭配,成绩优劣搭配,也可随机产生,由学生选出队长。教师编制分组考核名册并打印f任课教师与团队队长各一份)便于平时考核及项目考核。

2 开展团队竞赛。在教学中模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开展“四比”,即比技能、比纪律、比安全、比环保。将团队得分与团队中的个人成绩挂钩。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节能环保、产品质量等意识。

3 遴选技术组长。在项目化课程考核中,每个项目的考核采取学生自评+团队考评的考核机制。由团队中同学公认的在该项目中完成最好最快的学生担当项目技术组长,与队长共同负责组织团队互评,教师则以项目技术组长的作品为例,组织该团队全体成员作深入细致的点评,帮助学生明确评分要领以及电路自检方法。

4 团队互助帮困。对电路调试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发挥团队作用,帮助会诊、排故。如果团队整体有困难,教师应加以全力指导或让兄弟团队的“项目技术组长”进行协助,确保零掉队。课程结束时还开展最佳小教师评比,并给予考核加分。同时要求各团队总结成功经验与挫折教训,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进行交流,以提高下新项目的成功率。

5 团队创新实践。职业技能基础课成绩不仅纳入到技能考核,而且各团队还要进行课程的创新实践,即将本课教学内容与应用结合起来,将所搜集的信息或以PPT形式、或以板书形式、或以书面小结形式等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内容进行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不仅发挥了行政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优化了课堂纪律,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每个项目都动态遴选出项目组长,使每位学生都不断地自我激励);而团队项目汇报又可以表现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市场信息调研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专业语言的表达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开展教学联动

1 在组建学习团队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通过班主任或年级辅导员提前将学生团队的分组方案做得更加合理,队长最好由三好学生或优干担任,可以实行双选,即队员选队长,队长选队员,以形成最佳团队效应。

2 任课教师与年级辅导员积极沟通,允许实训班级的晚自习在实训场所进行,这样一来,学生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更加精益求精、严格训练、保质保量完成每项任务。

3 系学团工作支持职业技能基础课程的改革,将平行班之间的课程竞赛列入到系部学团工作常规竞赛中,例如《电工技术设计与技能比赛》(大一第1学期)、《电子技术设计与技能比赛》和《小型设备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与安装》(大一第2学期)。对所获奖的学生团队纳入班级考核,对获奖的学生个人给予素质拓展分认证。

实践证明,教学联动支持了课程建设,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为后续专业大赛提早选拔人才。更重要的是使学风建设落到了实处,让大一新生学有目标,学有方向,学有兴趣。

三、绩效分析

1 教学效率提高大。专业计划中有多门职业技能课程缩减了课时,例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的《电工技术及实训》总课时减少了20%、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工技术》课程由60减少为45课时、《电工技术实训》由90减少为60,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却超过了专业计划更改前的对照组。对应考核的项目通过率连续多年达到100%。

2 教学评价反响好。学院高职所王一曙专家感叹电工技术课程在相对较少的课时下、在相对比较薄弱的条件下,大一学生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其中有的项目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电工初级证书的考核要求,这充分体现了现代职教理念下的人才观: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观;体现了新型的教学观。

上一篇:谈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用价格杠杆撬动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