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伦理视角下班级制度文化之班规的建设

时间:2022-07-31 10:52:14

关怀伦理视角下班级制度文化之班规的建设

摘要:从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审视班级管理,可以看出班规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及其对人文关怀的缺乏。关怀伦理旨在使班级管理成为充满伦理关怀的管理,并发挥一定的育人作用。既有利于实现管理目的的最大化,同时有利于情感的传递和培养以及师生间的信任和关怀的构建。

关键词:关怀伦理 班级制度文化 班规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44-01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把班级制度管理作为约束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以及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对于我国学校班级规范的审视中不难看出,惩罚式的管理占主流,这样的条款在班规的表达中非常频繁。而具有伦理关怀的管理方式却被忽视和淡化。班规的建设从制定到实施到评价效果,整个过程都是刻板规矩的论述。关怀性无从体现。

一、当前班规中存在的问题

1.班规的制定为教师单方面进行

在我国中小学的班级中,班规一般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产生的,并不具备师生间的民主性。由教师单方面制定规范来约束学生,这样不仅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使学生更容易被教师所管理和教育。但是,这样的班规无法保证公正性和客观性,因为教师的个人意志无法上升为整个班级的意志。忽视了师生间平等信任和关怀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制定的班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强制性规范,并不是出于尊重和关心意义下的爱的管理。

2.班规的执行中缺乏情感的浸入,学生无法感受到关怀

在班规的执行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严格的标准以及外在的强制性。而情感的作用却经常被忽视。因为班规与惩罚相伴而生,惩罚一般情况下都是与严苛对应,与温柔相背离。有的教师在执行过程中标榜班规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却忽略了情感的重要性。“法外尚有人情”,更何况一个班级。教师在执行班规的时候应该先问清学生犯错的原因,这样才能使班规充满感情,而不是冷冰冰的工具。

3.班规的内容条目生硬,缺乏人文关怀

从班规的具体条目中不难看出很多的班规缺少关怀。通篇生硬强制的Z气,将教师和学生对立起来,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随手翻看中小学的班规,总是大篇幅充斥着“不许”“必须”“禁止”“严禁”的词语。此类处罚并且带有恐吓性质的规定并不能够帮助学生端正态度,不犯错误。而是对学生违纪行为的提前预设,尚未出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把学生放在错误的一面,无疑告诉学生他们永远处于犯错误的边缘,这是错误的导向。

二、当前班规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师缺乏关怀情感的投入

诺丁斯强调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关怀的来源有两种,一是自然关怀,一是伦理关怀。自然关怀是一种自然反应,不需要个体的努力,自然而然散发的关怀。但是,更多时候,我们虽然看到了他人的需要,但却因种种原因不愿予以关怀,这时就必须以伦理关怀来对他人的需要做出反应。教师需要对学生渗透的就是伦理关怀。而学生需要学习和内化的,同样也是伦理层面的关怀。

在学校中,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训导者而非关怀者的身份出现,这样的教育既是冷漠的,又是机械的。有时候教师即使对学生表现出关怀来,这种关怀也不是健康的,是片面的。因为教师关心的往往不是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而是学生的成绩。片面追求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了这个年龄的学生渴望得到的关怀以及个人生命的尊重,也忽视了学生养成的关怀素养的需要。

2.学生缺乏关怀素养的学习

“在师生关怀关系中,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是保持对教师关怀行为的敏感性和反应力。”学生学会关怀、学会自主性发展是最让教师感到欣慰的。而在班级里充满感情和关怀、尊重和爱戴的风气使学生不仅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熏陶自己,同时也能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学生应在具有良好关怀品质的班级环境中学会由此及彼,悦纳自我、善待他人,将学知识与学做人融为一体。

三、如何基于关怀教育理论对班规加以改进

1.班规的制定上以关爱学生为主要目的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的积极情感是以师爱为核心的。关爱学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落实到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班规的制定上要认清制定班规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更好地关爱学生。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班规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但它并不是国法、校纪,班规的出发点仍然是教育和自省。因此,班规在制定上,需要体现关爱。要成为爱的力量而不是法律纪律性质的强制力量。

2.班规的产生方式上体现关怀平等的师生关系

班规的制定要由全班全体学生讨论通过,不是班主任的个人意见,班主任可以是班规制定的参谋者和指导者,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这样可以保证班规应有普遍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针对的是任何学生甚至是班主任自己。必要时候需要班主任“以身试罚”才能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同。

3.班规的内容上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及对学生的关怀

班规的内容应该是满含温暖和关怀的,不仅为了管理学生,同时也为了保护每个学生的根本利益,让所有孩子都享受到班规赋予他的权利。班规是师生的共同约定,是帮助和指导,是温情的告诫。这样具有关怀的班规才能让学生感觉到爱,让班集体充满关怀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内尔・诺丁斯.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檀传宝.诺丁斯与她的关怀教育理论[J].人民教育,2014(2).

[3]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3.

上一篇: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工业工程专业双语课程《... 下一篇:探析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