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的纪念

时间:2022-07-31 10:45:42

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WTO五周年纪念日。中国从政府到民间,从媒体到学术机构举办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记者有幸在此前后回国亲历了部分场面,愿意将加入五周年的点滴感受记录在此,以飨读者。

该不该加入WTO?

想不到关于是否应该加入多边贸易体系的问题在中国竟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从1986年中国决定申请复关到2001年中国批准加入WTO议定书,尽管国内的官方和主流意见没有改变,但反对加入的声音始终不绝于耳。现在,中国加入WTO已经五年了,反对当初决定的意见仍然存在。要考察这个问题,最基本的一点在这里其实不需赘言,因为在纪念加入WTO五周年的各种庆祝活动中对这一点有全面和充分的提及。那就是,加入WTO五年来,中国在进出口和吸引外资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充分证明了加入世贸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同时,少数人关于加入WTO可能给中国部分产业带来冲击的担忧也并没有发生。因此,记者支持中国政府和主流的意见,即加入WTO是正确的政策选择。

当然,反对派面对以上的论据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加入WTO可能给中国带来的负面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这种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最好还是由历史来检验吧。

是否能以更好的条件加入?

该不该加入和能不能谈得更好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现实中这两个问题却往往绞缠在一起或者发生混淆,从而使第一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淹没了第二个问题。某些反对加入WTO的人经常以条件不好作为支持自己论点的理由,而一些参加甚至领导过谈判的人在为自己的工作进行辩护时又似乎更加注重从第一个问题中寻找证据而对第二个问题则有所忽视或者缺乏强有力的论证。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其实对于这两个问题还是有必要进行区分的。

那么,是否有可能以更好的条件加入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谈判的过程和结果都取决于很多因素,而历史又是不能假设的。只能说,正反两方面都有各自的道理。拿反方来说,中国加入WTO的最终协议里确实包含了一些不利条款。这些条款是歧视性的,在中国加入前从没有其他任何成员受到同样的歧视,至今,在中国之后加入的其他新成员也尚未遭到如此不公正的对待。而从正方角度来说,这些是中国为加入所付出的代价。加入谈判本身就是力量对比不平衡的谈判。作为申请加入方和出价方,对于其他成员的要价,在关键时刻,中国只能做出选择。不接受就意味着不加入。相比起来,第一个问题是更重要的,总体而言,加入对中国是有利的。在第二个问题上,尽管中国做了一些让步,但让步是值得的,得是大于失的。

上面已经提到,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恐怕很难得出结论。记者只能说,加入之后,中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将不利条款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精神上的纪念

最后,记者想谈谈对于加入五周年的纪念,或者说庆祝。记者更倾向于用“纪念”这个字眼。可能是受传统的影响,中国一向对逢“五”和逢“十”的周年颇为重视。此次加入WTO五周年也得到了国人的重视,记者表示认同。记者只是觉得,借纪念加入五周年之机进行一下反思似乎比任何形式的庆祝活动更为实际。更准确地说,记者并不反对庆祝,而且加入这五年来取得的成绩也是值得庆祝的。但是庆祝本身并不是目的,而仅仅是手段。最根本的是要利用庆祝更好地宣传和推行正确的政策。因此,记者本人希望通过一种精神上的纪念来庆祝加入五周年。

这种精神上的纪念不仅适用于五周年,更适用于加入本身。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而通过庆祝加入WTO五周年,中国政府和人民再次明确地向世人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政策。外国政府和人民对此没有任何理由再进行怀疑,中国的各级官员也不能只是把WTO挂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

上一篇:“咖喱”上的“胡椒粉” 下一篇:创新协作――企业社会责任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