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证33例

时间:2022-07-31 08:50: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证33例

资料与方法

33例来源于本院妇科2004年9月~2006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发生于更年期或正常卵巢造影遭到破坏或手术切除后;月经紊乱或逐浙停止;临床表现头、面、颈部阵发性烘热,潮热汗出,心悸忧郁,烦躁易怒;血清E2水平低于54pmol/L,FSH、LH水平升高。年龄在40岁以下3例,41~50岁20例,5l岁以上10例;其中行双侧卵巢切除2例,无月经或行经紊乱20例,伴心悸汗出,忧郁烦躁及全身不适18例;阴虚15例,阳虚7例,阴阳俱虚11例。所有病例均排除本系统及其他系统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常规给予口服谷维素30~60mg,维生素E胶囊,100~150m/日,复合维生素B66片/日,安定2.5~5m/日,并适当补充鱼肝油、钙片。行经紊乱者于阴道出血第5天始服已烯雌酚1mg,每天1次,连服20天。第11天加服安宫黄体酮6~10mg/日或黄体酮10mg,肌注,每天1次,与己雌酚同时结束为1疗程。停3~7天,下次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第2疗程。阴道出血较多,先行诊断刮宫术,术后第5天加服甲基素5mg,每天2次。连服20天为l个疗程;于下次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第2个疗程,连服3疗程停药。无月经或已切除双侧卵巢者口服己烯雌酚0.5mg,每天1次,自然绝经(每2~4周B超监侧子宫内膜)者,同时加服丙酸酮10mg,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停药20天开始第1疗程。同时加服中药治疗。肾阴虚、头目晕眩,阵发性头、面、颈部烘热,五心潮热、汗出,腰膝酸软,月经先后或不定期,口干,大便结,尿少色黄,舌红苔少,脉细数。药用:山药、枸杞子、龟板(先煎)、何首乌、山茱萸、茯苓、女贞子各10g,熟地黄l8g,灸甘草6g。肾阳虚:精神萎靡,形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膝酸冷,纳呆腹胀,大便溏薄或经行量多或崩中暴下,色淡或暗有块,面浮肢肿,夜尿多或尿频失禁或带下清稀,舌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药用:准山药、枸杞子、菟丝子、党参、山茱萸、炒白术、补骨脂,淫羊藿,炒杜仲、熟地黄各15g,制附子(先煎)9g,当归10g,肉桂,干姜各3g,炙甘草6g。阴阳俱虚:畏寒,时烘热汗出,头晕耳鸣,腰酸乏力,苔薄,脉细。药用:桑寄生、泽泻、怀牛膝、仙茅、淫羊藿、钩藤、知母、熟地黄各15g,当归、黄柏各6g,旱莲草、巴戟天各10g,甘草6g。随症加减,‘每天l剂,80℃水煎半小时,每10天为l个疗程。中药治疗l疗程则停3天。服药时间长短和西药对应。

疗效标准:①治愈(症状消失);②好转(症状明显统解);③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过程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能坚持服药者判为无效。

结果

治愈20例(20.6%),好转10例(30.3%),无效3例(9.1%)总有效率90.9%。另外从下表中可看出治疗后血清E2升高,而FSH、LH水平明显下降。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比较,P

讨论

女性更年期综合证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水平低下,内分泌失调所致,性激素替代治疗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但激素治疗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常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头晕、子宫出血、胀痛、白带增多,皮疹等不良反应。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可明显减轻其不良反应,提高疗效,起到相互协同作用。患者表现的肾阴虚、肾阳虚及阴阳两虚症状,常用温肾壮阳、滋阴补肾的药物疗法,这些药能恢复和增强性激素的效能[1],在辨证用药的同时削弱了激素对阴阳平衡的破坏,从而减轻了雌激素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卓宏英.试论冲任学说与中医妇科的关系.新中医,1983,3:6.

上一篇:保守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92例报道 下一篇:顽固性疼痛中西医结合治疗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