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药品联合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研究

时间:2022-07-31 08:10:32

多种药品联合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研究

[摘 要]联合用药在当今医疗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且成为临床诊疗中相对成熟的用药方法。尤其在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药物种类越来越多,联合用药技术也逐渐被业界重视。本文从多种药品联合应用现状入手,结合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研究了具有典型性特点的药品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中成药;西药

中图分类号:F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399-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对药物使用也越来越重视,由此引发了业界对各种现代化用药方式的研究。联合用药是当今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常见方式,它伴随科学技术和医学事业的进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它让药物更好的发挥临床诊疗效果,有效缩短了患者康复疗程。在药物联合应用中,如果合理的搭配各种药物,不仅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药物联用一旦处理不当,势必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甚至是出现药物中毒等用药安全事故。为此,目前我们有必要对多种药品联合应用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的加以研究,确保用药安全。

一、联合用药现状

随着中西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和中药生产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药品品种出现在医疗一线,也丰富了当今医院诊疗的主要药物,这也让国内各大机构以及医疗单位对中药、西药以及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在近几年,随着人们用药安全意识的提升,这些药物的联合应用趋势越来越明显,联合用药甚至可以说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主导方向。但是由于各种药物生产原理、功效机理以及成分的不同,它在疾病诊疗自怀中各有特点,如果忽略了药物本身特性而直接联合应用,势必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就目前国内联合用药的现状进行分析,大多医疗工作者因为自身业务水平的影响而对各种专业药物基础知识认识匮乏,在患者使用医生出具的多药联用处方之后产生了不良反应,甚至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就这些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分析,首先,医疗工作人员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了解不够,在用药的时候利用生搬硬套、搭配不当等现象频频发生,要想更好的杜绝这些问题,必须要医疗人员抓紧充实药学知识。其次,对于一些禁忌药物的认识不够,错误的将这些药物纳入到联合用药范围内,造成药效下降,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还引发一些新的病情。

在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的时候,大多医疗工作者还存在中成药是一种天然药物,没有任何副作用这一错误认识中。在患者疾病治疗的时候经常为了提高疗效在给患者出具西药处方的同时,还会加入一定的中成药,但是由于医护人员对中成药的药性、西药的药性以及联合应用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够重视,再加上销售人员为了提高销售利润而错误的指导消费者选择药物,这就给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的产生提供了潜在威胁。

二、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从过去几年的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这些不同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非常好,不仅有效的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而且大大降低了诊疗成本、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目前大多临床诊疗中都喜欢采用药物联合应用方式。但药物联合应用在达到相应优势的同时,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也不在少数,其中以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最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麻黄碱类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麻黄碱类中成药在当今止咳平喘重症中十分常见,它经常会出现在以下止咳化痰丸、定喘丸当中,这些药物主要的成分都似乎麻黄碱。麻黄碱是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剂,可以刺激β受体,从而促进Na的释放。这类药物不适宜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呋喃错同等联用,因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从而降低去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速度。特别地,其对心血管有较强的作用,会导致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此外,麻黄碱类药物也不能和洋地黄毒苷、地高辛等强心苷类药物联合使用,两种药物联用可致使心力衰竭。

2、氰苷类

含氰苷的中成药及其制剂通宣理肺丸、清肺化痰丸、克咳胶囊等不适合于喷托维林等中枢性镇咳药物联合使用,因为氰苷类药物发挥止咳功效的主要成分在于其中所含有的氰苷,氰苷水解之后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氰酸,这种成分对呼吸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加上中枢性镇咳药物本身就有抑制中枢的作用,所以,两者联合使用极大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

3、水合型鞣质类

水合型鞣质类中成药如地榆、五倍子、四季青等,以及含有水合型鞣质成分的中成药如舒痔丸、槐角丸、四季青片、急支糖浆及消遥丸等在通过肝脏代谢时,其产生的毒性化合物对肝脏有较大的毒性影响,最终会增加肝脏的毒性。

三、药物联合使用的利弊分析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实施,中西药品联合应用治病的作用,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自晚清著名的中西医汇通学家张锡纯创立石膏阿司匹林汤开始,中西药联合运用至今已逾百年,中西药合用的效果正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中西药物科学合理地配伍应用,提高疗效、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这始终是人们极为关注的一项课题。中西药联用配合得当,有协同增效或降低西药不良反应的作用;但无论中或西药,“是药三分毒”若配合不当,则有降低药物疗效及增加不良反应的弊端。临床实践表明,中西药联用并不等于中西药机械叠加,临床医师应当根据中西药所含有效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合理选择药物配伍,并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剂量和方法,切实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而且兼顾简便、价廉,易于推广应用。笔者认为,对一些可以单用中或西药而达到较好治疗效果的,切不可盲目予中西药物联用,应注意权衡利弊、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好效果。

总的来说,在临床上,多种药品联用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多种药品的相互作用机制,达到控制和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医药疗效的效果。但是一些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够的医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几种药品的联合疗效作用一定优于一种药物的单独疗效,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多种药品联用对患者对医者都是利弊共存的,但是只要医生能合理用药,处理好用药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药品联用依然可以做到利大于弊的。

四、结束语

总之,在临床治疗上,医生也应该慎重对待药品联用的方法。有些联用理论上也可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但是药品联用造成的副作用也会随之而来,造成患者的病情加重,经济损失甚至是健康的损害。所以,一定要慎重对待多种药品的联用,如果一定要药品联合应用,也应该尽量减少联用药品的种类。

参考文献

[1] 孙中权,闫秋杰,吴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原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07).

[2] 王嘉德,赵鸿.常见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8(02).

[3] 周波林.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概述[J].中国药房.2007(05).

[4] 赵春景,姜成丽,曹亚丽.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33例报表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04).

上一篇: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故障及安装技术 下一篇:浅谈配网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