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小组资源的一些构想

时间:2022-07-31 06:39:42

有效利用小组资源的一些构想

随着先学后教模式的广泛开展,小组的建设日趋成熟,甚至教师也对先学后教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并开始得心应手,于是“能否通过学生的手提高先学后教的效率?”“能否试试让学生走上讲台?”“能否通过某种手段促进小组间的合作和挑战?”这些念头开始在教学中萌生,并开始敢于在班级中小试牛刀,有时尝到甜头,便会开心上几天,有时失败,虽失望,却又开始探索其他的办法,开始大胆地去尝试一种种想法。

所有的“第一次”总是新鲜、刺激有时又充满坎坷,正印证了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次次的成功也总是经历许多的波折,就像作家写作音乐家谱曲那样,往往是改了又改,终于也有了些自我还算满意的,实践中也算蛮有效率的成果,先拿本小组内部的改革来讲吧。

小组在最开始组建时,按照成员的水平高低分成A、B、C三个等级,而三个等级中A等级因为语基较好,所以,很多任务都交代给A等级的同学来完成,总不放心B去做,结果发现,A因为忙于帮助、辅导B、C,学习时间减少,直接导致成绩下降,而且因为管理和帮助的同学太多,导致检查、辅导得不够全面,因此A等级的学生学习出现消极的状态,于是再三斟酌之后,便改变了思路,把C等级的同学交给B等级的同学来管理,而A等级的同学只需管理帮助好B即可,这样分工明确后,A等级的责任减轻了,学习时间也多了出来,便开始有了学习的动力,而B等级的同学因为得到了管理的权利,变得自信了,问的问题也少了,又因为要监督检查C等级的同学,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管理他人的人,自然会更自觉去学习,比之前依赖于A同学的效率高了很多。

为了能维持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班级中不时地进行比赛奖励机制,比谁更有责任心,比谁管理能力更强,比谁更有自我管理意识,并对在组织、管理、辅导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赏,对不愿意配合和不积极配合的学生进行惩罚(罚抄、罚做公共卫生),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随着小组建设的完善和巩固,我开始把目光移向整个班级,如果能把这种积极性带到整个班级,那是不是会更好?有了这种想法,就开始了行动。我开始观察班级每个组长的人际关系、成绩的波动、管理的能力,观察班级中哪些人最不愿意参与到小组乃至班级的学习活动,观察哪些同学会乐于助人,哪些同学希望得到重用,哪些同学希望得到肯定,哪些同学不好管理,哪些同学虽不爱学习但愿意被管理监督,哪些……综合以上所观察到的现象,我进行了一番调整,构想了几种比赛机制,比如,让各个小组内的三个等级的同学进行比赛,A等级与其他小组的A等级进行比赛,B等级的与其他小组B等级的同学进行比赛,C等级的与其他小组C等级的同学进行比赛,并设定“最强指导奖”“进步最快奖”“最佳学员奖”,班级开始有了一些紧张感,因为我规定输的人要为赢的人做事,这样班级中原来还有目标、比较积极的同学开始动了起来。

为了避免这种高涨情绪的消失,我在课上有时还刻意表扬一些表现积极的同学,并积极准备下一轮的比赛构想。

随着第一轮比赛的结束,第二轮比赛又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我根据他们平时的表现,以及他们在第一轮比赛的结果,适当地调整了部分同学师徒结对子的安排,并自己拟定了一份一对一挑战表,输的一方请客给赢家,打平手的则由老师分配赏罚。这份表格是根据他们的水平,为他们挑出不相上下的人进行PK,这样既让他们看到希望,有奋斗的动力,又让他们不会感到为难。但是在这个比赛过程中都离不开小组的合作互助,因为想进步就要借助小组中A和B的力量,也正是因为这样凡是获胜的成员,我就给他们师傅以肯定的奖励,从而提高整个小组的合作效率。

所以整学期的语文教学,就是在比赛、调整中进行,教师要时刻观察,注意他们的动态,避免他们出现不和谐的因素,关注他们成绩的波动,这样也可以知道这些方法是否行之有效,而且可以适时地作出调整。值得强调的是,在这整个任务的完成中,组长和师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离不开小组学习这种模式,而这些方式只是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与小组学习的模式并不矛盾,更无冲突。

教学就像科学家发明任何事物一样,都需要一个慢慢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用心去观察留意,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思考,你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教育管理模式,真正让自己事半功倍,让学生自学、自信成长。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会根据本班学情,以先学后教为模式,探索有利于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方法。

上一篇: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措施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