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7-31 05:14:09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6例。观察组利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利用股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9.1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P

【关键词】 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9.048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类疾病, 如果老年人不慎因外伤引发股骨粗隆间骨折, 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治疗, 但粗隆部位血管丰富, 容易发生髋内翻, 加上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不断退化, 长期卧床治疗会引起诸多并发症[1]。本次研究中将对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6例。观察组中男27例, 女19例;年龄67~85岁, 平均年龄(68.57±6.78)岁;骨折位置:左侧24例, 右侧22例;以Tronzo Evans为标准分型:Ⅱ型12例, Ⅲ型14例, Ⅳ型20例;病程2~14 d, 平均病程(4.15±3.61)d。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8例;年龄69~86岁, 平均年龄(69.57±6.17)岁;骨折位置:左侧29例, 右侧17例;以Tronzo Evans为标准分型:Ⅱ型13例, Ⅲ型12例, Ⅳ型21例;病程3~15 d, 平均病程(4.54±3.02)d。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患者实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手术前对患者行全身麻醉, 在患者骨折位置施行手术, 切开患者髋关节后的外侧皮肤, 随后逐层分离皮下组织, 有效切开关节囊截断股骨颈, 认真取出股骨头;接着弯曲患者的膝盖和髋关节, 同时内旋髋关节。利用髓腔锉对髓腔进行扩充, 扩充过程需要逐级操作, 利用股骨假体缓慢插在患者股骨近端的髓腔内部, 并保持角度往前倾10~15°;最后利用骨水泥固定好股骨假体, 并将股骨大粗隆处的骨折部分进行复位。复位可以选择克氏针或者张力带协调固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安装合适的双极股骨头, 安装过程需保证股骨假体的中心点和大转子顶端保持水平一致或略微偏高, 完成髋关节的复位后, 再次确认假体安装的稳定性、具备充分的屈伸活动性, 最后实行冲洗, 完成引流管的安置后进行逐层缝合切口。

1. 2. 2 对照组 患者实行股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患者手术前行全身麻醉, 并在骨折大粗隆的下端位置钻出一个小孔, 孔的大小在2~3 cm, 联合角度定位器将导针准确钻进股骨颈里。利用C型X光机的透视功能查看导针钻入的深度和角度是否准确, 确认满意后选择合适的动力髋螺钉扩大钻孔和攻丝, 进而增加压螺钉;接着使用配套完整的钢板放在大粗隆外侧, 并确保其与患者身体完好紧贴, 随后将内固定螺钉与锁钉准确植入内侧;最后再次结合C型X光机的透视功能查看固定钉的角度和深度, 确认满意后冲洗伤口, 缝合好伤口后完成手术。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进行准确记录和统计;手术后1年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 记录患者的再手术和并发症出现情况。

1. 4 疗效评定标准[2] 疗效评定以Harris髋关节评分为标准, 满分100分, 优:>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 优29例(63.04%), 良12例(26.09%), 差5例(10.87%), 优良率为89.13%;对照组患者中, 优17例(36.96%), 良15例(32.61%), 差14例(30.43%), 优良率为69.57%。两组的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 P

2. 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经过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术后下床时间也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3例肺部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尿路感染, 2例肺部感染, 4例肺心病, 2例静脉血栓, 并发生发生率为23.9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9, P

2. 4 两组的再手术情况比较 对全部患者进行1年随访发现, 观察组患者中无假体错位或松动、髋内翻等情况, 无需再次进行手术, 再手术率为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2例假体松动, 5例髋内翻, 1例假体脱位, 经过再次手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再手术率为17.39%, 对照组的再手术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6, P

3 讨论

由于股骨动力髋螺钉能够进行双重加压, 可有效保持患者股骨颈干角的生理弧度, 帮助患者在早期复健时适当增加负重训练, 但是该手术的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 会因为力臂弯曲过度而引起髋内翻, 从而引发再手术的情况[3, 4]。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过程中, 主要是对股骨粗隆部骨折情况进行重建, 利用骨水泥对假体进行有效固定, 帮助患者术后能够早日下床进行复健训练或者参与简单的日常活动,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5]。为了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应提醒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参与训练, 患者只有进行足够的功能锻炼才能早日康复。

此次研究中,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9.1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但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无再手术患者, 而对照组的再手术率为17.39%,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手术过程安全性高, 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欣, 孙志刚, 李全修.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 23(5):534-536.

[2] 卢朝黎, 李宇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28(1):61-63.

[3] 穆文博, 曹力, 杨德盛.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 28(12): 1134-1136.

[4] 李书振, 陈跃平, 崔伟.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疗效分析.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 7(5):652-658.

[5] 郑晓熙.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32):94.

[收稿日期:2015-11-06]

上一篇:骨骼系统PET/CT显像和核医学平面显像对比分析 下一篇:X线平片和CT影像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