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课外体育运动的必要性

时间:2022-07-31 05:06:21

高校开展课外体育运动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在阐述课外体育运动内涵的基础上,对高校开展课外体育运动教育的必要性、高校课外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与问题、以及高校课外体育运动发展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运动活动,让学生在学习、锻炼中获得身心愉悦,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以期对课外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课外体育运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工作的时间逐渐减少,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身心健康和休闲方式的选择,参与到课外体育运动中。大学生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能得到积极的锻炼,从而身心全面发展,培养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1、课外体育运动的内涵

课外体育运动(Leisure sports)是在闲暇时间里,积极自主、轻松愉快地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良好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它对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重要意义。是现代社会环境下人们自主利用闲暇时间,随意体验各种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娱乐、健身过程。课外体育运动强调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形式随意、体验过程,其体育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如:散步、慢跑、爬山、骑车、游戏、舞蹈、球类等不胜枚举。课外体育运动不要求较高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强调以人为本,体验运动中精神放松、愉悦、快乐。课外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适应人群和潜在的社会价值。

2、高校开展课外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强健体魄、健康第一的快乐体育培养其多方面品质。健康向上的课外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及社会的进步,而不良的休闲嗜好,不仅容易伤害自身,甚至有可能形成的行为。

2.1 开展课外体育运动教育可以满足社会需求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课外体育运动作为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无论其普及程度或开展规模,都已不亚于竞技体育。开展课外体育运动活动,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组织和指导,这些专业人士需要对课外体育运动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具有一定的体育技巧、心理调适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指导者的这些素质需要进行系统的培养,而高校(特别是体育院系)所具有的雄厚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适宜于培养课外体育运动指导人员。

2.2.开展课外体育运动教育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终身体育的要求

学校体育加强课外体育运动教育,积极鼓励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运动方式从事休闲活动,也可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改变过去体育教学所带有的浓厚的强制性的特点,促进封闭的体育向开放的体育过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要满足人们的休闲要求,就要以其趣味性来吸引人们。而课外体育运动的目的就在于丰富生活内容,增添生活乐趣,在寓教于乐中净化情感、缓解压力、平静心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人际交往。

2.3发展课外体育运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应强调素质教育对人的本质的影响。现实中,高校体育往往过分注重短期效应而忽视长期效应,造成了高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的脱节,这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违背。在高校体育中开展课外体育运动教育,会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在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意识到正确利用闲暇时间去从事健康文明的消遣体育活动,感受到休闲及休闲运动的乐趣,并让学生学到因地、因人制宜自觉地选择健康、科学有益的体育娱乐方式和手段,为空闲时间进行课外体育运动活动做准备,这不仅在时间、空间以及形式上给体育的素质教育提供保障,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而且也有利于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紧密衔接,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高校课外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通过对广西15所普通高校的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普通高校应该开展的休闲运动项目与目前开展的休闲运动项目是不相一致的。在广西15所普通高校中,全都没有开展的休闲运动项目有:保龄球、草坪高尔夫球、舞龙舞狮、沙滩排球、棒垒球、滑轮板而只有1或2所普通高校开设的休闲运动项目有:台球、攀岩、定向越野、钓鱼、轮滑等。以上这些休闲运动项目,有不少是大学生非常喜欢的项目,也是大学生步人社会后能经常接触到的休闲运动项目。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连。高校体育教育的成败和大学生体育文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终身体育事业的发展。现实中影响高校开展课外体育运动的因素有很多,开展得并未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课外体育运动意识薄弱。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种背景下,受教育的许多大学生往往只注重分数和成绩,忽视对身体素质的锻炼,体育锻炼意识弱,缺乏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上体育课只是为了拿学分,而不是为了发展自我和增强身体素质。

(2)高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高校有限的体育经费维持学生正常体育课和校系田径、篮球等竞赛已显不足,无过多资金扶持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活动的开展,各类体育设施缺少维护而逐渐陈旧、报废,使本就缺少的体育设施更加稀缺。

4、如何发展高校课外体育运动

4.1加强课外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

开设相应的课外体育运动教育是引导学生迈向积极生活方式的快捷方法,促进学生自我决策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决策能力的提高,形成持久健康的课外体育运动观。根据大学生的教学内容,结合自然条件和学校具体情况,加大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力度,斟酌选择使用教材,在规定教学内容完成的同时将课外体育运动课程与之相结合。

4.2拓展学校体育资金来源

资金缺乏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除了健全高校体育的财务管理制度外,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有偿服务活动,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可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对社会人员参加实行有偿服务;同时建立技术指导和培训机构,争取各种大型运动会的主办权承办权等多方面的筹措资金。另外,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努力争取赞助,使企业直接参与高校体育市场开发,从而为高校课外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5、结论

高校课外体育运动作为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扮演着越来越受欢迎的角色。大力发展高校课外体育运动教育的作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大学生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现代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就业压力大社会岗位竞争激烈,每个人都承受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课外体育运动是人们在余暇时间里,积极自主地、轻松愉快地、毫无心理负担地进行的一些娱乐健身活动。大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极大的体育热情和实践精神,只要我们各级行政部门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利用运动会、体育比赛、体育俱乐部、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动课外体育运动健身活动,创造和谐、轻松的体育文化氛围,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群众性健身活动的开展都将更上一层楼。(作者单位: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晓蕊.高校课外体育运动教育刍议[J].职业与教育,2006,(4)

[2]张群华.课外体育运动[J].体育研究考试周刊

[3]穆飒.课外体育运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探究[J].科技咨资讯,2007

[4]张锐锋.学校体育与课外体育运动的整合[J].辽宁体育科技,2006,(8)

上一篇:信息化条件下创新图书管理研究 下一篇:文化本质与图书馆学的文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