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31 05:02:05

“纳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8~99页例5及练十三中相关练习。

设计理念:

“纳税”这一教学内容是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材首先说明纳税的含义和它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了主要的纳税种类。并通过例5,教学与纳税有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疑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98页主题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为了发展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国防等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投入需要很多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学生进行猜测。

师:这是国家财政部门拨款,财政部门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3.认识税收。

师:什么是税收?税收的主要种类有哪些?国家将征收来的税派什么用场?

4.学生自学课本第98页上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读一读,议一议。

5.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应纳税的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纳税”。(板书课题:纳税)

[设计意图:以主题情境图和谈话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提出问题“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一问题无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然后通过读一读、议一议直奔主题,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1.理解纳税、应纳税额、税率的意义。

(1)课件出示:“一些人到税务大厅正在缴纳税款”的场景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纳税方面的哪些知识呢?

(2)学生讨论,同桌交流。

(3)课件出示:纳税就是国家根据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我国的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哪些纳税项目?

(5)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深化对“纳税”这一概念的理解。]

(6)学生自学课本第98页最后一段。教师引导学生读读、议议,弄清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7)教师小结: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应纳税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8)教师举例说明应纳税所得额。

师:应纳税所得额就是新税法规定国家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在扣除3000元以后,超过的部分才要缴税。例如,李老师现在每月工资是3260元,扣除3000元,超过260元,这260元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意思相同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9)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在认识活动中,学生的想法都反映了其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因此,教师采用了比较熟悉的例子,从工资情况中使学生理解、感悟什么是“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同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发展。]

2.教学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自学书本,了解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看了课本,你能说出怎样计算税率吗?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板书。

板书: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3)教师讲解,提出新的问题。

师:税率是不同的。像增值税率有17%、10%、6%,企业所得税为33%,利息税为20%、5%……

师:由于税种不同,所以应纳税额计算时的税率也就不同。你们知道有哪些税种吗?

(4)学生看课本第98页最后一段,然后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纳税方面的知识,想不想知道税率和应纳税额怎样计算呢?

(5)出示讨论题。(学生可独立思考,也可小组讨论。)

①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为30万元,应缴营业税为1.5万元,其中30万元是_____,1.5万元是_____,税率就是_____万元与_____万元的比率,列式计算为_______。这家饭店的营业税率就是_____%,即纳税时要按照营业税额的_____%计算应纳税额。

②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为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是多少万元?30万元和5%各表示什么?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是多少万元?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学生便能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身临其境地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并在理解税率、应纳税额的含义上升华出解题方法,提炼出解题思路。]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按照国家税法规定:个人收入超出3000元的部分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的部分按5%的税率缴纳。小强的爸爸上个月收入为3425元,他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上个月他实际收入多少元?

2.一个卷烟厂上月香烟的销售额为1500万元,如果按销售额的45%缴纳消费税,上月应缴纳消费税多少万元?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两道题在计算缴纳税时有什么不同?

师:这就是上面纳税中所说的“按一定的比率”,即税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你能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3.华联超市九月的营业额约是8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个超市九月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4.华联超市九月的营业额约是80万元,应缴纳营业税为4万元,请你帮他们算一算税率是多少?

5.华联超市九月缴纳营业税款约是4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个超市九月的营业额约是多少万元?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体会求税率、营业额、营业税是三类不同的题目,明白不同的题目解法也就不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师生总结,强化认识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觉得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启示?在生活中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很多,相信大家一定能积极宣传纳税的意义,长大后做一个依法纳税的好公民。

作者单位

大理州祥云县城区四小

上一篇: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下一篇: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