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之浅见

时间:2022-07-31 04:46:15

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之浅见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生物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生物实验教学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一、让学生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

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难以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总是一开始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得清楚。这主要因为学生对低倍镜、高倍镜的原理不理解。实际上,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而且倍数越高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寻找观察目标。在明确实验药品的特性方面,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让学生了解龙胆紫或洋红是与染色体结合的碱性染料,碱性染料是指有色离子是阳离子的染料,而不是染液的pH值呈碱性。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醋酸起什么作用?应让学生了解2 %醋酸是染料的溶剂,在染色时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而不引起细胞膨胀,利于染液的离子进入细胞而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只有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教师要注重把实验仪器原理及药品特性讲清,并使学生真正理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观察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前,如果教师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目的地探究,就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探究的能力。因为这些问题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探究才能得出结论。

三、让学生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物实验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实验过程,致使实验失败。实验分析可以排除影响因素,使实验获得成功;实验分析还利于总结经验教训,甚至会有意外的收获。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之外,使其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也重要。

根据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实验分析可从“取材”、“药品与试剂”、“步骤及操作”、“显微镜的使用”等四个方面进行。

取材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否则,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分裂相细胞。因此,在实验分析时应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

有的实验对药品与试剂有一定量的要求。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丙酮和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淋入层析液时,液面距烧杯底不能超过1cm,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会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在生物实验中,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亚甲基蓝溶液在配制时要求更高,浓度高一点点就会影响根的活性。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验分析时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应重点分析。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漏做某个实验步骤。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用10%盐酸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根尖上附着的盐酸会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导致染色效果极差。二是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不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势必影响实验结果。例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会严重影响观察。三是操作不严格。例如,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这些不严格的操作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在用显微镜的实验中,因为显微镜的操作不当,镜头污染等而影响观察,看不到或看不准实验现象的问题也经常出现。显微镜要按一定的程序操作(对光程序、高倍镜观察程序等),否则,既耽误时间,又观察不到相应的结果,而且易损坏显微镜。

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可以在实验操作课上讲授,也可以在实验理论专题课中讲授。在具体的实验分析解题过程中,既可顺次运用,亦可综合运用。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后再复原时,若发现复原效果较差,其原因可能有几种:一是糖溶液在配制时浓度过大,质壁分离强烈,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二是质壁分离时间长了,未及时复原,细胞死亡;三是滴入清水次数少或只滴入一次。

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县职业高级中学)

上一篇: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探讨 下一篇:把耳朵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