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区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时间:2022-07-31 02:40:51

乡村社区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摘要:乡村人口是我国人口构成的主体,城乡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相较城市建设,乡村的建设总是滞后且缺乏有效的科学理论指导的,其源头是对于乡村理论研究的匮乏,建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本文意从乡村社区入手,探讨乡村社区空间环境的要素构成及其对乡村社区的关系影响,以期完善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为乡村社区空间要素的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乡村;乡村社区;空间环境构成要素

Abstract: The rural population constitutes the main body of China's population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the key to our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urban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e is always lag and lack of valid scientific theory guided its source for rural lack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construction has certain blindness.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start from the rural communities, to explore the elements of composition of the rural community space environment and its impact on rural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of rural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pace elements of the rural communities.Keywords: rural; rural communities; space environment elements

中图分类号:S7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拥有占世界1/4的13.4亿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目前尚有6.7亿人口生活在农村,约占总人口数的50.3%。乡村人口仍然是我国人口构成的主体。

由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上的先天性优势,城市的发展较乡村是总是更加完善,这种完善不仅体现在建设上,更体现在建设的理论支撑上。《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缩小城乡差距是确保我国和谐安定、发展有序的关键。

相较乡村,对于城市环境的研究,无论是从整体城市空间环境的构成,到特定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还是从城市社区的分门别类,到城市社区的优化配置,总是不可胜数。而对于乡村,类似的相关研究总是凤毛麟角。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落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完善乡村的理论建设是关键步骤之一,也是有序建设的前提。

一、乡村

乡村泛指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呼。但是随着乡村经济的逐渐发展、交通通道的衔接延展、地方资源的发掘开发,乡村地区工业活动日益频繁,并成阶段性地明显发展。部分发达地区的乡村有着工农并重,并呈现以工代农的趋势。新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带来新的乡村建设模式。

二、乡村社区

王思斌[1]认为,社区是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是某一地理空间的人们共同生活的体系,是人们之间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共同体。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活动为基础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可以是一个小的自然村,也可以是由几个毗邻的自然村组成的社会区域[2]。

三、乡村社区空间环境构成要素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如果把乡村社区看是一个系统,其空间环境也是由各种要素构成。这种要素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种,物质要素构成基本的物质环境,形成空间环境的表象;非物质要素构成文脉,形成地方异同,潜移默化地影响物质环境,形成空间环境的内里。

1、乡村社区空间环境构成要素的第一层级

从社会学角度讲,社会关系的构架可以分为职业活动、权利角度、家庭生活、地域关系和兴趣等五种类型,乡村社区也是一样。社会关系的构架是一种无形的分类与纽带承接,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可以引申出乡村社区空间环境要素的一级层次构架。

第一,基于职业活动,其对应内涵是生产关系和业缘关系。与其对应的乡村社区空间环境是与人们从事生产的相关空间。在乡村社区,农业长久以来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所以,农业生产空间要素一直是乡村社区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行政体系的改革、交通发展的引导、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乡村工业也在逐步演进,呈现规模化、集聚化的发展。而且乡村相较城市具有更优越的土地优势,所以,工业生产空间要素正在逐步成为乡村社区空间环境的组成部分。

第二,基于权利角度,其对应内涵是统治、控制、协商关系。现代社会由于阶级的消灭不存在统治和控制关系,所以,与其对应的乡村社区空间环境应该是相应的管理服务型的空间要素。

第三,基于家庭生活,其对应内涵是血缘和因缘的关系。生产和生活是人生的两项基本构成,居住作为居民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在这里,我们把家庭生活部分在乡村社区空间环境引申为居民自身居住和邻里交往的居住空间要素。

第四,基于地域关系,其对应内涵是地缘关系。与这部分对应的空间环境要素,应该是涉及乡村社区居民之间(不包括邻里)日常交流以及具有共同利益的。这部分空间环境要素应该包括维系共同生活运营的商业类空间环境要素和为全民谋福利的公共娱乐活动类空间环境要素。以及调节乡村社区生态小环境生态空间环境要素。

第五,基于兴趣,其对应内涵是趣缘关系。趣缘是人们因兴趣、志趣相同而结成的一种人际关心,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结成的社会你纽带。所以与趣缘对应的乡村社区空间环境要素从狭义上讲包括在公共娱乐活动类空间环境要素内;从广义上讲,还应该包括乡村社区的文化空间环境要素。

因为中国乡村社区往往是以一种聚族而居的格局,一个社区、临近的几个社区往往具有一定的共同点,比如具有血缘、姓缘或者共同的信仰(如拜祭共同的神或者有统一祭拜的祠堂)。所以,文化空间环境要素不仅承载着一个乡村社区居民交流沟通的功能,同时也承载着一个乡村社区文脉传承的重担。

2、乡村社区空间环境构成要素的第二层级

要素除了具有系统性,还具有层次性。一要素相对它所在的系统是要素,相对于组成它的要素则是系统。乡村社区的空间环境要素也具有同样的性质。

在乡村社区空间环境要素的一级层次构架基础上,根据其相应类别及居民相关使用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划分乡村社区空间环境要素的二级层次构架。

上一篇:浅谈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下一篇:分析工业厂房的墙体开裂\柱倾斜的原因与加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