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时间:2022-07-31 01:57:19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由实际工作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教学活动。本文以《数据库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课程改革情况良好,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据库基础;项目;课程改革

目前,在全国高职示范院校中推动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标志着我国正处于推进第三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该模式也正在成为引领和推动高职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职业教育学习内容是工作岗位中所涉及的任务、知识、技能的特点,在专业课“数据库基础”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工作情境为支撑,实施“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技能,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用全新的模式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1.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情境由实际工作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教学活动。课程教学以典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它强调的是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和技能,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从业能力,从而满足新的社会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实现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对接,能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改革实践

2.1课程改革思路

本课程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课程改革要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体系的特征,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形确定, 围绕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内容,强调技能训练或能力培养,传授工作过程知识,模块之间可以灵活组合,以课程的拓展部分形式构成扩展能力模块,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的项目,对课程进行设计整合划分成6个学习情境。通过学习情境的训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据库技术的使用。

2.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课程实践项目化

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包含一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要在典型的行业中取材,必须在进行充分的行业调研和对职业资格的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企业生产或服务情况的了解,选择出形成该行业职业能力所必需的工作任务,并对技术要求做出明确的定位。课程将围绕一个实际综合性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层。学习情境+学习单元+课程教学。整个学习领域以一个实际综合性项目(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为载体进行整体设计,整个课程内容由6个学习情境构成,情境载体为综合性项目的子项目。教学过程即是项目实施过程。充分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思想。 课程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

2.3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置

根据目前信息社会发展需要和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职业行动领域出发,针对岗位典型工作过程,以市场需求为逻辑,以应用性为目的,依据真实的工作任务驱动项目情境来选取、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数据库基础》课程紧密围绕一个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来开展。由于本门课程面向各类各专业的所有学生开设,在载体的选取上力求做到具有代表性、实用性、针对性,适用于各专业的学生。遵照这个原则,《数据库基础》课程选择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为载体,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减少了对载体中专业知识这方面的学习,而可以把精力集中于对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本身的设计与操作技能的学习。课程教学将紧密围绕载体把整个课程体系结构分解为6个学习情境模块,情境载体为综合性项目的子项目(或典型任务)。并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职业行动规律,在各个学习情境中选择递进层次性地学习内容,融合“知识+技能+素质”三维度能力要求,使课程内容紧贴岗位需求,积累实践经验,实现零距离上岗,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完成对通用载体的学习的同时,学生每3至4人组成一个项目开发小组,然后,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任务选题中选择或学生自己通过工作岗位需求进行寻找项目,如: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选择“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会计专业选择“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工程造价专业可选择“房屋造价管理系统”、“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选择“机电设备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选择“机票预订系统”等等。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激励、支持、咨询、引导与示范等方法与手段,并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内容,与课程同步完成该项目的制作,使学生具备开发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能力。

2.4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

项目的实施过程为:学生明确任务并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定反馈。在该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中进行学习的行为,也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工作的任务为主线,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教师把设计好的项目向学生介绍,包括项目涉及到的概念以及该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用途。

整个课程以完成“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为主线,把“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分为6个学习情境。学习完这6个学习情境后,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也已经完成。每个学习情境安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师指导,教师根据例题先讲解问题说明,并分析解题思路,同时提供相应的重点步骤,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辅导下一起完成例题,初步掌握本阶段要求的能力。第二部分学生完成学习情境规定的任务,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仅为辅导和检查学生进度,最后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打分和总结点评。学生通过项目实施,进行自学、自问、自解、自判等过程,充分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出一个实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试方式不能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可以改用评价学生所做的作品作为期末考试成绩。

基本思路: 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为导向,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核心,采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课程结束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根据考试目的和考试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包括平时形成性考试和期末总结性考试的方式方法、时间、成绩所占比例等。

本课程实操性强,学习效果即时可测。考核由平时成绩、课程设计、最终报告,具体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40%:包括考勤(10%)、课堂表现(10%)、实践报告(10%)、每阶段上交作品质量(10%)。

(2)课程设计占60%:完成一个功能相对齐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40%)、作品汇报(20%)

3.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数据库基础”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将理论和实训有机结合。课程以项目驱动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按照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动态教学模式,与工作岗位紧密对接, 切实体现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介石磊,孙玉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华章,2011(19).

[2]向丽.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探析[J].职教论坛,2007(12).

[3]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教育,2007(1).

上一篇: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 下一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与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