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詹天佑》看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时间:2022-07-31 01:49:13

从教《詹天佑》看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活动中,几位老师同时执教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在教学过程中,几位老师都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创设情境,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引读赛读,适度拓展……在学习设计“人”字形线路这部分内容时,教者不约而同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由于运用的教学手段不同,方法各异,取得的效果大相径庭,引起了笔者对学生参与有效性的深入思考。

第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人”字形线路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人”字形线路。第二位老师则是让学生用铅笔作为道具现场演示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运行的过程,学生边说边演示,直观形象。第三位老师则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画“人”字形线路设计的示意图,然后每组选一个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自己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在进行课后评价时,大家都把焦点集中到了这三种不同的设计上。应该说,这三位老师都十分注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所谓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包括了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基本方面。上则案例中三位老师都着重引导学生“参与”,但由于采用的策略不同,取得的效果大相径庭。笔者以为,要提高参与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参与的“三度”。

一、拓宽参与的广度

我们知道,“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这次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这次课改的基本精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像上例,第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人”字形线路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人”字形线路。这样的参与过程,自始至终都是教者主导,是教者引导着学生。实际上,真正主动参与的是教者,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我们不妨把这样的被动参与称作“伪参与”。在“伪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是消极的,态度是被动的。没有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角色参与学习,其实效性可想而知。后面两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或者让学生用铅笔作为道具现场演示,或者选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自己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演示、导游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气氛活跃。由此可见,要提高参与的有效性,首先要扩大参与的广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挖掘参与的深度

我们知道,要提高参与的实效,必须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参与的热情,让学生深层次参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实现的,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如果想要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就要指导他们在学习时调动多种感官。这种利用多种感官学习的方法被称为“感官协同效应”。实践证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提高参与的深度,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像上例,第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人”字形线路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主要是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帮助学生理解“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意图。第二位老师让学生用铅笔作为道具边演示边介绍,这样学生不仅用眼看、用耳听,还要用嘴说、用心想。第三位老师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自己画的“人”字形线路示意图时,学生不仅用眼看、用心想,还要用手画、用嘴说,实现了眼、耳、口、手、脑的综合利用,真正做到了全身心参与,提高了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三、提高参与的效度

我们经常讲,要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让语文课真正具有语文味。张庆老师提出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找到了切入点、突破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和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出发,摒弃花哨的形式,立足文本,深度参与,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像上例,第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人”字形线路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人”字形线路。这本身无可厚非。实际上,借助形象化的教学辅助手段来理解文本应该值得提倡。问题是,此时学生与文本还没有深入接触,对文本的描述还没有自读自悟,形成自己初步的理解。这样用视频播放替代了学生的深入思考,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虽然视频播放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但也只能说是一种肤浅的理解,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泛化的训练,当然也是低效的。后面两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无论是让学生用铅笔作为道具现场演示,或者选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自己设计的“人”字形线路,都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实际上也是对文本的理解运用。学生在介绍演示过程或者“人”字形线路示意图时,首先要对文本充分感知,并且进行内化,只有这样,才能流利地进行介绍。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参与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教者只要舍得放,学生就能学会创。到那时,课堂将随时闪现创新的火花、精彩的动态生成。

当然,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能切实转变观念,一切从学生和文本的实际出发,紧贴文本,着眼学生,把握好参与的广度、深度、效度,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上一篇:师生共走“韧之路” 下一篇:倾听学生积极心理状态下思维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