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时间:2022-07-30 11:35:50

浅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摘要: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那么如何培养创新意识?我想作为数学老师首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以学生为本制定一套完整的、完全适合学生学习的、能最大空间地给学生提供探究新知机会的、大范围地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思想模式。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教学改革;发展的眼光

【中图分类号】G633.6

何谓创新意识,理论上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那么如何培养创新意识?我想作为数学老师首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以学生为本制定一套完整的、完全适合学生学习的、能最大空间地给学生提供探究新知机会的、大范围地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思想模式。记得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可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创造动机。

正所谓“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学生只要具备勤奋的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作用,初中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与生俱来的,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好奇心要百倍的呵护,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求知欲就会逐渐形成。例如当你讲到一个定理的时候,你要引导学生怎样利用这个定理去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去找出能利用这个定理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学生做到了老师应及时表扬和鼓励为其树立信心。这样求知的欲望就会慢慢发展起来了。

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的,是人们积极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欲望。当一个人把求知当作自己的欲望时,他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他就会主动地去参与其中获取知识,就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并通过实践来验证他所学的知识,呈现出一个良好的求知状态。为此,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挖掘出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奇思妙解,使学生痴心于数的世界,唤起他们对数学的求知向往。还有教师在备课时,应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给学生讲清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给学生创设一种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疑惑中积极探求,然后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为学生培养求知欲创设情境。另外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不只在课堂上,还要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让社会中充满奥秘的东西给予学生智慧的启迪,在大环境的熏陶下,思路就能开阔,从而产生无尽的遐想,引发求知的欲望提高其创造动机。

二、培养创新意识还要唤起学生的好奇欲提高其创造的兴趣。

记得朱棣文教授曾说过:“要成为一名著名的物理学家,首先要有好奇心,对自然的好奇,对普通事物的好奇。”可见好奇心是多么的重要,事实上好奇心是万能之力,它能为我们打开认识自我和理解世界之门。对于学生来说,身边的世界是陌生、新鲜、神秘的,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好奇的欲望。好奇心不仅是探索性学习的推动力,而且还是创造力及思想变通性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实践中,要想唤起学生的好奇欲教师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大胆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证明本人在数学教学中采取的分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收到良好的效果。

唤起学生的好奇欲单单优化课堂结构还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还要激励学生能积极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进行大胆猜想,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从而产生持久的强烈求知欲,它会表现为“我要问,我要学,我爱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完成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参与其中获得知识的乐趣,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启发学生进行对比。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还要使其保持觉醒的状态,教师应时时关注引起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关注令他们吃惊的事,关注他们的想法和发现。因为浓厚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对知识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才能长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设法让课上得有趣,对所教的知识让学生感到好奇,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加强其进行创造的兴趣,为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条件。另外,教师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精通的专业知识、妙趣横生的教育方式也能感染和教育学生,促使学生更加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培养创造欲升华创造思想和情感。

创造欲如何去培养?课堂上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经常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回旋。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既可能有天生与之俱来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并且后者比前者可能更具影响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尽可能多表扬少打击,不断刺激学生追求表扬所做出的努力,亦使得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情感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在开展创新教育中,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作为老师应该尽力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能尽快地取得成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在开展创新教育中,还要使学生意识到:要发展必须有创新,现在学习求新创异,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将来能很好地工作打好基础,为人类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只要有了这样的理想,在创造中就不会怕苦怕累了。良好的情感有时候是一种动力。

四、培养质疑欲增强创造意志。“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是一种特殊提出问题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积极思维探讨的过程,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维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师生合作,探求真知。无论课中、课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义,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记得亚里士多德曾讲:“创新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要知道,学生的质疑欲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培养起来的。在创新教育中,传道、授业、解惑依然是教师的基本职能,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方式去巩固、消化理论知识,同时在创新活动中去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学生的持之以恒才能做到,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行的。作为教师应引导好学生,当他们取得成功的时候要及时去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让同学跟他们分享那份快乐和荣誉,使他们能在艰难的求知探索中充分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我也经常跟他们讲许多名人成功的故事,使他们认识到成功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向名人学习,在任何困难面前不能低头,增强创造意志。

当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单做好以上几点还不够的,还要我们在不断的教学改革当中“创新”,为能探索出一条更能适合21世纪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而努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种严肃、严密、严格的创造活动,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把创新意识培养简单化,表象化和庸俗化,降低创新精神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要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制定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措施。一定要注意把创新意识的培养与科学求知态度结合起来。一定要注意把创新意识培养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增强自己培养创新意识的信心、勇气和能力。我相信离闯出一条成功的教学之路已不远了。

上一篇:学教练案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欣赏并创造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