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中心 坚持继承创新

时间:2022-07-30 11:28:15

把握时代中心 坚持继承创新

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我们的音乐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红火过。这不只体现在人们丰富的文娱生活,我们的音乐事业还在拉动国民经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一个现实的例子:现在,社会上每个家庭对孩子的音乐素质教育的投入,放眼全国来看都是非常踊跃的。多少家钢琴厂、乐器厂,如果不依靠我们蓬勃发展的音乐教育事业显然是生存不下去的。这在客观上也对我们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责任心和更强的使命感来从事这个神圣的事业。那么,怎么来发展、壮大这个事业,就成为摆在每一个音乐工作者面前首要的课题。下面,我就结合个人的音乐创作实践,来具体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不妨这样概括,“把握时代中心坚持继承创新”是每个文艺工作者应该牢牢把握的创作理念。

关于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问题早已有普遍的共识,无需赘言。现在,我想结合总书记在第八次文代会上关于继承和创新的阐述来谈一谈。锦涛书记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是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推进文化的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总书记讲的很形象,就像两个轮子少一个车就会跑不动、就要翻。“不善于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就缺乏继承的动力”,这是总书记非常辩证地把继承和创新进行了阐述,我觉得文艺工作者学好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创新的阐述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知道,文化的发展的基础在于继承,这种继承是积极的,是承上启下的,也是继往开来的。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是量的积蓄和质的飞跃过程。文化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正如牛顿所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每一位音乐工作者在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阶段,都是对前人大师的学习。否则,就谈不上创新。

首先,我想谈一下对文化创新的体会。“文化创新”这个词最早来源于经济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对“创新”的解释是,创新是企业家对新产品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并不等于发明。我们需要廓清关于“创新”的内涵――创新是发明,也是来自内部的、产业的巨变,而不是复制。这就揭示出了创新和继承的关系。平地拔起的,那叫发明。人类的文化生生不息地延续到今天,怎么发展都是有出处的,这也是创新的一个核心。我特别推崇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对继承与发展非常辩证的理解。没有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人类是不可能发展的,同时,只有对先人、对万物的尊重,才能产生人类的精神力量。不仅文化发展,科技的发明也是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进化而来的。所以,我想用这两句话与大家共勉。我相信,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理解了这两句话,你就会有建树,就会把音乐做得“有意思”。

艺术创作中,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必将一事无成。不仅创作,对于声乐、演奏也是一样。老师在课堂上教你发声练习,你可以记住气息的训练、声音的理念,但当你的技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该考虑如何去完成音乐。所以我认为在真正歌唱的时候创新是主要的。为什么很多歌手唱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毛病,但观众就是不喜欢;有的歌手唱得好像不是很完整,但一下子就被观众记住了,这个就是创新。创作者的创作是创新,演唱者每次演唱也是一种创新。以一种创作的态度去演唱,那你的歌声就会有意思。很多演员唱来唱去仍不知这个路该怎么走,所以我号召大家多唱创作歌曲。和我合作过的歌手都知道我对录音的要求很苛刻,进棚录音演唱必须达到我的要求。因为作曲家有很多东西在谱子上是记不下来的,我就要把你创新的东西挖掘出来。聪明的演员一点就明白,不聪明的就要一遍遍地说,直到唱得能够打动你为止。因此,我在要求演员的二度创作上是非常讲究的,除了音准节奏,发音、语言、强弱对比、音乐的张力都必须达到我的要求。这是说歌者,“写者”(作曲、作词)也是一样。用现在的记谱法,尽管有很多表情符号,但是有很多我们内心要求的艺术表现都不能记下来,这就需要我们磨合,需要进行新的创作,以达到创新的效果。

下面谈谈什么才是“创新”。我个人认为,创新一定是要有继承意义,遵循人类自然发展规律,包括生理的、思想的各方面要求。如果违背了人类自然的状态,宣扬假恶丑的就不叫创新。例如,活跃在当前音乐创作前沿的作曲家,很多都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但一些年轻的学子对此却不以为然,说:“你们过时了,我们现在弄的都是现代派。”学习作曲的都知道,如果你前期不好好训练,最后就没有根了,你写东西肯定没有道理了。所以我奉劝学作曲的朋友们,不要追那些所谓的创新,觉得好像写的越怪、越奇越好。有时我很着急,因为很多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写出的作品并不能为社会所接受。我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交谈,得知现在作曲系的成活率相当低,一个班二十几个人,能有一两个进入创作主流就不错了。为什么?除整体教学水平有待于思考,学习方法也十分重要。我的老师杜鸣心先生曾说过:“这没法教啊!拿着作业我看不懂,有点像画。钢琴下不去手,不知道弹什么。”我们中国音协举办的很多比赛也有类似的情况。

继承就是对前人优秀文明成果的尊重、敬仰。我们现在可追溯的有记载的音乐历史才多少年?各个时代大师留下的精华就学都学不完了。我们在学校学习,除了要学习老师的宝贵经验,训练扎实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训练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过程是痛苦的,创新的成果是幸福的。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我自己很多时间不是用在写作上,而是思考上。怎样让自己保持一种创造性的状态,拿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不赞成复制,再说难听一点就是剽窃。我发现很多学生拿着大师的作品拼凑在一起,甚至把大师的作品倒过来!这是不可取的。音乐是要从心底流出来的,要求你有生活的积淀,包括民族音乐的积淀。

这里,我不妨现身说法,拿自己的经历当例子。总的来说,我的学习、创作经历还是比较顺利的。1966年“”开始,学校停课,辍学在家的我就开始跟着一些大哥哥大姐姐在宣传队宣传思想。那时对音乐的热爱完全是自发的,没有老师教,就靠自学,拉过二胡,竹板、定音鼓也打过。后来,拉大提琴的人下乡了,我就开始学提琴。我仗着年轻又有点灵气,就跟大连歌舞团的一个老师学习。老师在哪?在牛棚,就把他拉出来教我。后来,老师偷偷地把家里的教材借给我,我拿着白纸本子自己画五线谱,自己抄。就这样,我走上了音乐道路,一直走到现在。我学习经历的前半段,主要靠自学。我当时找的一些教材,都属于所谓“封资修”的东西,我偷偷地学。后来虽然到了专业的部队文艺团体,也没有你们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自己学习和声,试着写一些小作品、搞搞配器。后来考中央音乐学院,也差点没有考取,就是作曲没有道道。当时任中国音协副主席的吴祖强老师在院务会上说,这个人乐队经验丰富,谱子写得非常流利,我才被录取了。可见,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种积累,就是对民族音乐、戏曲音乐的积累。否则就好像光有骨架,缺少血肉。要让自己丰满起来,靠什么?就靠贴近生活、靠平时的积累。我们之所以采风,就是养成创作者对民间音乐的敬仰和喜爱,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临时抱佛脚。你要把这个东西变成自己的血脉,在你创作的时候运用自如,为此要下苦功。赵季平老师和我本人的经历都可供大家参考。刚才谈到现代音乐,我并不反对现代派音乐。只是音乐一定要跟我们个人及时代的文化需求相符合。有一位音乐家曾经说过:有一天,当外星人来到地球看到的第一个就是?菖?菖作曲法。我觉得这是对传统的不尊重。今天我们享受的科技成果、文化成果,都是前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你可以创新,但一定要尊重前人的辉煌成果,一定是在“地势坤”的基础之上。

上一篇:歌寻天涯情何在 春夏秋冬舞芳华 下一篇:左手挥洒的夕阳之光